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这一路跟项昀接触下来,发现他并非是传闻中的草包,事实上,是个非常有主见和想法的人,待人也很宽厚仁和,看来从前一直是在藏拙守愚,恐怕是那次刺杀把他的血性逼出来了,让他不再隐忍、韬光养晦。
孟庆元直觉朝中格局将要有变,不过他一个从五品的文官,也犯不着站队,只做好分内的事就行了。
项昀道:“这一路行来,本宫算是想明白了,不论能不能跟西夏结盟,跟吐蕃这一仗都是要打的。
咱们越退缩,对方气焰就越高涨,现在还只是小股敌军骚扰,若这都一味退缩,届时恐怕会迎来吐蕃大军压境,只怕兰州陕州都危矣!
安定不是退让出来的,是打出来的。”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殿下所言极是!”
孟庆元由衷认可。
离开兰州,便要进入西夏境内。
临行前,兰州刺史在府中设宴,招待使团成员。
赴宴之前,项昀特意叮嘱要请宣威将军景澍出席。
在兰州休整这几日,项昀和商无咎特地登门拜访,想见见景澍,被对方找借口躲开了。
景澍出身武将世家,祖辈皆是低阶将领,世代驻守兰州。
到了景澍,则是青出于蓝,他武艺高强,自幼熟读兵书,善于用兵,在战场上难尝一败,战功赫赫,晋升得也格外快些,才三十出头,就已经擢升为宣威将军,任兰州守将。
这次青海溃败,是他平生吃的第一场败仗,输给的不是敌人,而是天气,竟累至上千名同袍死伤。
景澍的骄傲完全被击垮,纵使朝廷并未对他进行处罚,但他自觉无颜面对视他如兄弟一般的同袍们,便主动请辞。
景澍在兰州,那就相当于是一根定海神针,有他在,兰州才能安定。
朝廷当然不愿意他请辞,把他的奏折都压了下来不批复。
其实根本不用项昀叮嘱,刺史惠涓也是要把景澍请来的,因为他也想让项昀劝劝景澍。
项昀果然在筵席上见到了躲在角落里喝闷酒的景澍,他长得非常高大,皮肤黝黑粗糙,明显就是常年风吹日晒的结果。
项昀和商无咎不约而同起身,端着酒杯去找景澍:“景将军,我是项愠,久仰景将军威名,今日有幸得见,将军果如传闻中一般英武神勇。
我敬将军一杯。”
景澍一听,赶紧单膝跪地:“愧不敢当!
末将景澍参见殿下。”
项昀双手托住景澍的胳膊,将人扶了起来:“昨日登门拜访景将军,将军不在府上。
幸亏景将军今日来赴宴了,否则这一趟就见不到将军了。”
景澍低着头:“末将惭愧,用兵失败,致使上千同袍伤亡,请殿下责罚。”
项昀道:“胜败乃兵家常事,景将军千万莫要过分自责,兰州的安危还系于将军之手。”
景澍低着头不说话。
项昀道:“将军的心情我能理解,可碰上这等骤然降温的天气,只能说是天意弄人。
是我等认知不足,才导致的失误。
算不得将军用兵错误。”
景澍眼圈有些发红,抬头看着项昀:“殿下果真认为是天气所致,而非敌人使用妖术邪法,致使我们被困六月飞雪中?”
自打青海败退之后,坊间流出各种传闻,有说是天谴,有说是吐蕃人用妖术邪法呼风唤雪,搅得军中人心涣散,跟人斗尚且能斗,跟天斗如何能胜?
项昀哈哈一笑:“呼风唤雨这等本事,岂是人力所能为?青海一带出现这种六月飞雪景象,虽则少见,但也非无先例。
我曾在一本唐朝的杂记中见过类似记载:一支西行商队于五月间行至祁连山段,天气骤变,短短一个时辰,便从炎炎酷暑进入皑皑寒冬,天降寒雨,商队有成员瞬时失温,险些殒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