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好在此时岳飞杨志接连请愿,希望能跟随宗泽一并去看住金人。
岳飞自然不必说,一心忠君爱国,杨志从小就梦想着为国效命,重振祖辈荣光,去边关也算求仁得仁了。
有他二人帮着分担些,赵淳楣也能放心不少,于是便痛快的答应了。
拿下燕云十六州只是个开始,这一下子多了这么多的领土,各级官员是不是要重新分配。
要知道之前的燕云十六州一直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现在要重新规划,又得费许多心血。
不过嘛,赵淳楣虽然伤脑筋,但底线官员可就乐了,这都是机会啊!
于是立刻有人上书,要朝廷广开恩科,加大进士录取人数。
赵淳楣看后都要气笑了,宋朝本身就冗官,每年光是俸禄都是一大笔,现在这个问题被金国物理解决了。
北上许多官吏身死,不得不从各地调上来,如此倒是达成一种微妙的平衡,算是短暂解决了这个问题。
赵淳楣原本还在庆幸,结果突然冒出这一出。
扩招是不可能扩招了,不光不扩招,她还将进士取士的一百五十人改为一百人,足足少了三分之一。
此举一出,别说是官员,读书人先沸腾起来了,太学学生们又要到宫门口下跪。
但赵淳楣对此却早有准备,虽然进士人数削减了,但其实宋朝的科举科目还包括明经科、明法科和明算科。
明经科考的是儒家经典,考中后一般担任地方基层官吏或者进入教育系统培养人才;明法科顾名思义,进入大理寺刑部等司法机构;最后的明算科是最惨的,如果说前面两者只是在就业上没有进士那么吃香,行业天花板不高,那么明算科这几年都直接荒废了。
尤其是宋徽宗上位后,由于更喜欢琴棋书画,对这些小道极为厌恶,连开都不想开,真缺人手直接从官员系统内部选择。
经法算这三科为整个宋朝的教育司法财政等领域提供了非常多的人才,有了他们国家机器才得以运转,然而社会却没有给其应有的重视。
其实当年王安石变法,曾经试图提升这些务实科目的地位,但随着变法的失败,一切努力付之东流。
赵淳楣在经过仔细的商讨后,决定逐年增加这几科录取人数,并且优化考试内容。
如此一来,士人们自然没话说了。
中了进士做官,中了经法算也做官,不是每个人都在策论上有天赋,也不是每个人当官都为了出将入相,即便有些专攻进士的学生不满,但最终还是拗不过群众的意见。
科举改革是件大事儿,赵家老祖宗可是放出话,要跟士大夫共治天下。
所以至少到现在,士大夫这一块都是赵家江山的基本盘,当皇帝若是基本盘都稳不住,那下场可想而知。
为了使政策平稳落地,赵淳楣不得不小心再小心,召集了许多官吏,一起商讨了近半年才搬出一套还算可行的方案。
首次尝试还算成功,最起码选出来的人才赵淳楣还算满意。
原本她觉得总算可以稍微歇一歇了,突然,一些官员跳出来表示,赵淳楣当皇帝这几年王师所向,逆虏溃散,四海晏然,狱空无讼,堪称“仁如尧舜,功迈汉唐”
,理应效仿真宗皇帝,去泰山封禅!
赵淳楣被这些马屁拍得直起鸡皮疙瘩,连忙摆手拒绝,开玩笑,她这才哪儿到哪儿,还封禅?宋真宗就因为封禅这个事儿被笑话了一千多年,自己可不去,于是连忙以铺张浪费为由拒绝。
但没想到的是,她越拒绝官员们越坚持,最后连闻焕章都加入其中。
给出的答案也很简单,赵淳楣当年登基典礼就办得非常简单,简单到完全没有皇帝的样子,这个时代对于“礼”
还是非常重视的,她身为皇帝,更是应该给百姓做榜样。
另外收复燕云十六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