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看公孙渊杀了东吴的使臣,魏明帝曹叡觉得这人还算识趣。
公元233年,明帝派使臣封公孙渊为“大司马”
,“乐浪公”
。
哪知公孙渊脾气很大,陈兵设甲,对使者恶语相向,勉强接受了封号。
幸运的是这个时候,曹魏正被诸葛亮的北伐搞的不堪其扰,没有心思去处理东方边陲的这块蛮荒之地。
三国小说整体的基调是“尊刘贬曹”
,目光着眼于刘备集团为延续汉家“正朔”
和曹魏进行的斗争。
此时《三国演义》舞台的中央,正上演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斗智戏码,辽东方向的这点波澜自然无法站到聚光灯下。
小丑跳梁,自取灭亡公元233年,是诸葛亮北伐的间隙,但诸葛亮在各处道口积蓄粮草,准备伺机而动。
辽东这块地盘,有周边游牧民族部落的威胁,动荡不安,向来不被重视。
但是魏明帝还是觉得,这个不自量力的小国不收拾一下难解心头之恨。
慑于蜀汉的威胁,曹叡一时不敢轻举妄动。
到了公元237年,即诸葛亮死后的第三年,曹叡终于准备动手了。
237年,魏派毋丘俭征讨辽东,公孙渊率军在辽隧(今海城市)击败了毋丘俭。
这一来公孙渊好像觉得自己成了军事天才,不用忌惮南方的魏国了。
公孙渊被胜利激励,自封为燕王,改了纪元,还刻了大印,送给鲜卑族的单于,拉上西边的兄弟一起到曹家“踢馆”
。
他在中原边境招降纳叛,下定决心要和魏国掰掰手腕。
公元238年,这个反复横跳的“燕王”
又有了新的想法。
他感觉自己的力量还是不够对抗曹魏,于是又向吴国称臣,隔着千山万水和吴国打得火热。
238年春天,不胜其烦的魏明帝把司马懿从西线调了回来,令其率军征讨辽东,打算彻底解决东部的隐患。
历史进展到这里,司马懿还未从员工变成老板,蜀吴两国也未能对曹魏构成严重威胁,《演义》中终于为公孙家费了一点笔墨。
《三国演义》第106回用数百字的篇幅,对司马懿消灭燕国的这段历史做了描述。
据《三国志》记载,当时的辽东还很贫瘠,国力自然无法同据有关中和广大中原地区的曹魏抗衡。
虽然燕国有压制高句丽和鲜卑的能力,但是资源、人口以及人才储备上的差距,决定了燕国没有逐鹿中原的资本。
有侧重地描绘曹、刘之争的《演义》忽略燕国也就不难理解了。
这年二月,司马懿大军进抵辽东,两军在辽隧摆开阵势。
公孙渊派出步兵骑兵数万人,由大将卑衍和杨祚率领,并环绕军阵挖掘了二十余里的堑壕。
司马懿率军灵活机动,穿越堑壕,佯作攻打敌军营垒的态势,而后突然向东北方向迂回,直取燕国首都襄平。
前线的燕军将领发觉首都被偷袭,急忙率军回援,而此举正中司马懿下怀。
失去后方的燕军在首山这个地方被司马懿击溃,襄平城被团团包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