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第一节:驭风之始
二期改良的第一个标志性项目——风力提水灌溉系统,正式启动。
陈曦将设计总图悬挂在工具棚最显眼的位置,那上面复杂的齿轮传动、塔架结构和帆布风叶,让所有围观的技术小组成员既感到兴奋,又心生敬畏。
这远比挖沟修渠要复杂得多。
赵劲松的机械组迎来了真正的挑战。
陈曦提供的设计原理先进,但具体到每一个零件的锻造、每一处连接的稳固,都需要他们用现有的、极其有限的材料和工具去实现。
没有合适的钢材,他们就尝试用硬木代替,关键部位则想办法熔炼收集来的废铁进行加固;没有标准的齿轮,他们就靠着赵劲松带来的几本旧机械手册,用手工一点点锉出来。
“这里,传动比还要再精确计算一次,否则风能损耗太大。”
陈曦指着图纸上一组齿轮,对满头大汗的赵劲松说。
赵劲松抹了把脸,眼神里没有丝毫退缩,只有专注:“明白,我晚上再核算一遍。
塔架的基座开挖深度和混凝土标号,海生那边得严格按照要求来,不能有半点马虎。”
这一刻,技术与实践紧密交织,个人恩怨被共同的目标取代。
王海生的施工队按照陈曦计算好的地基图纸,在选定的高地上开始了塔基的挖掘,每一寸深度都经过反复测量。
第二节:展示与机遇
就在风力塔基初具雏形时,由附近几个公社和农场技术员组成的“取经团”
到了。
领队的是红星农场的场长,一位姓耿的老革命,作风务实,脸上带着饱经风霜的印记。
林卫东和陈曦热情接待,没有刻意遮掩,而是首接将他们带到了工地现场和试验田。
当“取经团”
看到那片金灿灿的稻田与旁边未改良土地的鲜明对比时,发出了阵阵惊叹。
耿场长更是首接蹲下身,抓起一把改良后的泥土,放在鼻尖闻了闻,又仔细看了看土质,连连点头:“好!
这土有活气!
你们这个法子,真管用!”
陈曦没有藏私,他将“台田-深沟”
法的基本原理、排水渠的设计要点、以及利用海肥、绿肥改良土壤的思路,深入浅出地讲解给大家听。
他的讲解结合了大量实际案例和数据,听得众人频频点头。
“陈曦同志,不瞒你说,我们那边盐碱地也不少,年年投入,年年不见效。”
耿场长握着陈曦的手,语气诚恳,“你们这套办法,给我们指了条明路啊!
能不能派两个技术员,去我们那边指导指导?我们付报酬!”
这意外的请求,不仅是对陈曦技术的肯定,更为农场打开了一扇对外交流、甚至获取额外资源的大门。
林卫东和陈曦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机遇。
第三节:阴魂不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