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郑昆看着眼前这个年轻得让人嫉妒的营长,半晌不语,忽然咧嘴一笑,声音低却透着真诚。
“行啊,小子,我认栽了。
等我回去,我也要和司令申请,照你说的‘作战五能’,重新编一支能打硬仗的营。”
戚凌云也笑了,神情不张扬,却透着一股踏实的欣慰。
他知道,这次演习的意义,不只是蓝军赢了一场,而是红军真正“看见了”
什么叫新时代战争。
郑昆不是服输的人,他要变,说明他真看懂了。
就在两人简短对话的那一刻,在更高层的指挥网络中,也开始流转起有关“全军陆战体系转型”
的热议。
有几份临时分析报告,己飞快整理上传,被推送至大夏军改小组的专属通道。
旧时代的重装旅,在这场“技术与系统”
组成的战场上,暴露得毫无遮掩。
那套以火力密度为傲的编制,在信息化、无人化主导的新局势下,就像笨重的装甲巨兽,面对猎鹰般的智能体系,反应迟缓,协调低效,形同裸奔。
问题不止一处,而是一整个老化体系。
步兵、炮兵、防空、工兵分属不同建制,遇到突发局势还得靠打电话、派人、甚至手绘地图跑图解说,真正战斗时根本无法同步决策。
通信系统也近乎脆弱,依赖无线电频段,没有数据链,不但易
iconicon-uniE07F"
>
iconicon-uniE080"
>扰,战场信息流还滞后严重,调度如同盲人走夜路。
而在目标获取方面,更是落后得令人心惊。
没有战术级图像情报、没有便携式光电系统,全靠前哨兵用望远镜一格一格地对。
至于防空,就更是命门——基本靠师旅级别提供“伞罩”
,自己单位几乎无低空拦截能力。
像这次一样,一旦对手释放蜂群无人机,几乎没有还手余地。
这种种问题,在演习中被撕开得彻彻底底。
而正因为有这些触目惊心的“失败记录”
,才让郑昆、让更多红方指挥员真正意识到:不改革,不仅是战败,是灭顶。
演习的意义,从来不是争输赢。
而是让部队在“真打”
的背景下,认识自己真正的弱点,从而愿意丢掉骄傲,去学、去改、去追上时代。
郑昆的转变,只是开始。
后面,还会有更多的指挥官、军官、士兵,在朱日和这里,开始重新思考:
战争到底是什么?未来的陆军,又该是什么模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