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这份奏议在宫中搁置了七天,武帝才下诏:“庾旉是奏议主谋,本应斩首,但因为他家人自首,所以庾旉、太叔广等七人都免去死罪,不过要开除官籍。”
二月,武帝下诏把济南郡划给齐国。
己丑日,封齐王司马攸的儿子长乐亭侯司马寔为北海王,还赐予司马攸丰厚的器物、典策,允许他使用天子规格的轩辕之乐、六佾之舞,以及黄钺、朝车,连皇帝备用的副车也供他使用。
三月辛丑初一,发生日食。
司马攸又气又恨,生了重病,他请求去守护太后的陵墓,武帝不答应,还派御医去诊断。
这些御医为了迎合武帝,都说司马攸没病。
河南尹向雄进谏:“陛下的子弟虽然不少,但有德行声望的却不多。
齐王留在京城,对国家好处很多,陛下不能不考虑啊!”
武帝根本不听,向雄又气又急,很快去世。
司马攸病情越来越重,武帝却还在催他出发去封国。
司马攸强撑着病体入宫辞别,他一向注重仪表,即便病得很重,也努力保持举止如常,这让武帝更加怀疑他没病。
司马攸出宫几天后,就吐血而死。
武帝去吊丧时,司马攸的儿子司马冏边哭边跳,控诉父亲的病被御医误诊。
武帝下令立刻处死御医,让司马冏继承司马攸的爵位。
其实一开始,武帝很疼爱司马攸,只是被荀勖、冯紞等人挑拨,为了身后事考虑,才把他外派。
司马攸死后,武帝哭得停不下来。
冯紞在一旁说:“齐王名不副实,却深受天下人拥戴,现在他自己去世,这是国家的福气,陛下何必这么伤心!”
武帝这才擦干眼泪。
还下诏,司马攸的丧礼按照安平献王的规格办理。
司马攸平时言行都严守礼制,很少犯错,就连武帝对他也又敬重又忌惮,每次和他相处,都得反复斟酌才敢说话。
这年夏天五月己亥日,琅邪武王司马伷去世。
冬天十一月,任命尚书左仆射魏舒为司徒。
河南以及荆州、扬州等六个州发大水。
归命侯孙皓也在这一年去世。
鲜卑族的慕容涉归去世后,他的弟弟慕容删篡位,还想杀掉慕容涉归的儿子慕容廆,慕容廆只好逃到辽东徐郁家里躲起来。
太康五年(公元284年)春天正月己亥日,武库的井里出现两条青龙,武帝去看了之后很高兴,百官都准备庆贺。
尚书左仆射刘毅却上表说:“以前夏朝时龙降临宫廷,最后给周朝带来灾祸。
《易经》里说‘潜龙勿用,阳在下也’,查了以前的典章制度,没有庆贺龙出现的礼节。”
武帝这才打消庆贺的念头。
当初,陈群认为吏部没办法全面考察天下人才,就建议让郡国各自设置中正官,州里设大中正官,都由在朝廷任职、德才兼备的本地人担任,让他们把人才评定为九个等级。
如果有人言行表现好就提升等级,品德有缺失就降低等级,吏部根据这个来任命百官。
可时间一长,很多中正官不称职,各种弊端越来越多。
刘毅上疏说:“现在的中正官制度问题太大了!
他们评定等级全凭个人喜好,掌握着别人的荣辱,等于夺走了皇帝的权威。
而且他们不用为评定结果负责,也不怕别人告发,于是想尽办法谋取私利,导致廉洁谦让的风气消失,争权夺利、互相攻讦成了常态,我都为朝廷感到羞耻!
这个制度至少有八大弊端:一是评定等级看势力强弱,是非判断随个人兴衰,同一个人,十天内等级可能就变了,结果上品都是世家子弟,寒门子弟根本没机会;二是州都本应公正权威,现在却选了不称职的人,搞得州里议论纷纷,大臣间矛盾重重;三是原本按才德评定等级,现在却优劣颠倒;西是中正官权力太大却没有监督,被冤枉的人投诉无门;五是一个州几千人,很多人西处漂泊,中正官根本不了解他们,评定全靠道听途说,很容易有失偏颇;六是真正有政绩的人等级低,没本事的人却能高升,这是打击实干、鼓励虚名;七是只按等级用人,不考虑个人才能是否适合职位;八是等级评定不公开优缺点,全凭个人好恶,大家自然不再注重德行,一门心思搞人际关系。
所以我说,中正官制度就是滋生奸邪的温床,九品中正制有八大危害,从古到今,没有比这更糟糕的制度了!
应该废除中正官和九品中正制,建立新制度。”
太尉汝南王司马亮、司空卫瓘也上疏说:“曹魏刚经历战乱,人口流动大,很难考察人才,才设立九品中正制,只是权宜之计。
现在天下统一,应该废除这个制度,实行土断(以居住地为准确定户籍),让人才选拔回归乡里评议,这样就能平息争名逐利的风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