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巴黎,1881年的初夏,一种新的时尚,正以惊人的速度席卷着这座时尚之都的年轻一代。
圣日耳曼大道上,午后阳光正好。
让-皮埃尔,一位家境优渥的律师之子,正匆匆赶往位于左岸的一家知名咖啡馆,...
晨光初破云层,斜斜地洒在塞纳河畔的石板路上,巴黎的清晨带着一丝凉意。
林昭推开公寓那扇略显陈旧的木门,手中提着一壶刚买的热咖啡,衣领微微竖起,抵御初秋的微寒。
他住在这条狭窄却充满文艺气息的小巷已有三个月,巷口常有流浪诗人抱着吉他吟唱波德莱尔的诗句,而对面二楼那家旧书店的老板总在窗边读着雨果的手稿复印件,仿佛时间在这里慢了半拍。
昨夜他伏案至凌晨两点,写完了一篇名为《雾都来信》的短篇小说。
故事讲述一个流亡伦敦的法国青年,在工业浓雾中寻找自我身份的挣扎。
他将之投给了《巴黎文学评论》,这是他第三次尝试这家刊物,前两次均被退回,理由是“风格过于英化,缺乏法兰西精神”
。
但这一次,他改了笔调,加入了更多象征主义的隐喻,用钟声、铁桥与灰鸽子构建出压抑中的希望。
他相信,这次会不同。
走进街角那家名为“左岸灯塔”
的咖啡馆,林昭熟稔地点了杯黑咖啡,坐在靠窗的老位置。
木质桌面上刻满了过往文人的名字,有人甚至用刀尖刻下了一句兰波的诗:“我愿成为任何人,除了我自己。”
林昭轻轻摩挲着那行字,嘴角微扬。
他想起三年前初抵巴黎时的自己??那个怀揣梦想、满口理想主义的青年,如今已被现实磨去了几分锐气,却也多了几分沉静。
“又在写新东西?”
老板让-皮埃尔端着托盘走来,顺手放下一块黄油面包,“看你眼圈发黑,昨晚没睡?”
“写到三点。”
林昭揉了揉太阳穴,“一篇小说,关于迷失与回归。”
让-皮埃尔笑了笑,“听起来像是你自己的故事。”
林昭没接话,低头啜了一口咖啡。
苦涩在舌尖蔓延,却让他清醒。
他知道让-皮埃尔说得没错。
三年前,他以“东方旅人”
之名登上法国文坛,一篇《东方茶馆》惊艳四座,被誉为“来自远东的清醒者”
。
可随后两年,他的作品接连受挫,评论界称他“模仿成风,原创不足”
,甚至有人质疑他是否真来自中国,还是某个瑞士贵族的化名。
他确实来自中国,广东香山人氏,父亲是晚清小吏,母亲早逝。
十九岁那年,他随使团赴欧,本为学习政治制度,却在巴黎的图书馆里迷上了文学。
莫泊桑的冷峻、福楼拜的精确、马拉美的晦涩,一一击中他的灵魂。
他留下,改名林昭,取“光明之始”
之意,决心以笔为剑,在法兰西文坛开辟一方天地。
可这条路,比他想象中艰难得多。
手机震动,是邮箱提醒。
林昭点开,心跳微滞??《巴黎文学评论》的回复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