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法兰西共和国青年卫队”
包围莱昂纳尔位于维尔讷夫别墅的消息,再次引爆了巴黎的舆论。
《小巴黎人报》率先以头版刊发了详细报道,标题极具煽动性:
《爱国卫队?还是非法恐吓???“青年卫队”
深夜...
八月的余温仍在巴黎街头徘徊,但空气里已悄然渗入一丝秋意。
梧桐叶边缘泛黄,像被岁月轻轻烧焦的纸页,在风中簌簌作响。
圣日耳曼大道两旁的咖啡馆外,人们依旧围坐低语,只是话题不再局限于天气与赛马??如今,每一句交谈都可能牵出那个名字:莱昂纳尔?索雷尔。
那五百册中文版小说集流入大学图书馆后,迅速成为左岸青年争相传阅的“禁书”
。
尽管大多数人无法读懂汉字,可那些夹在行间的法文注释、手写批注,甚至某几页上用红墨水圈出的重点段落,仿佛自带一种神秘的重量。
有人开始自发组织读书会,逐字翻译、讨论、记录。
索邦大学哲学系的一名助教甚至将《故乡》中的土地异化主题与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并列讲授,称其为“现代性悲剧的双重面孔”
。
而在林荫道另一侧,保守派刊物仍在猛烈开火。
《法兰西行动报》刊登长文《文化入侵的幽灵》,断言:“这批书籍是清国对法国精神世界的渗透工具。”
更有甚者,一名右翼议员在国民议会提出动议,要求成立“外国出版物审查特别委员会”
,以防止“东方思想毒素”
通过文学渠道污染法国青少年的心智。
然而,讽刺的是,越是打压,那本布面线装书便越显珍贵。
学生们给它起了个绰号:“红色之书”
??不仅因其封面呈深枣红色,更因它象征着一种被禁止的思想火焰。
有人悄悄拓印书页,制成油印小册子,在地铁站口免费分发;还有人将其内容录成语音,在夜间电台匿名播放,配以肖邦的夜曲为背景音乐。
莱昂纳尔对此一无所知。
他已连续七日闭门不出,只与稿纸和煤油灯为伴。
这一夜,窗外骤然响起雨声。
巴黎迎来了今秋第一场冷雨,敲打着屋檐与铁皮排水管,如同无数细小的手指在叩问真相。
他披上旧羊毛毯,坐在书桌前,面前摊开着一本崭新的笔记本。
封面上写着三个字:《流放者》。
这不是计划中的作品。
它诞生于某个凌晨三点的清醒时刻??那时他梦见自己站在一片无边的麦田中央,四周燃烧着灰白色的火,远处有孩童用陌生的语言朗诵他的文字。
醒来后,心跳未平,笔已落纸。
他写下第一章的开头:
>“我从未离开故土,却处处皆为异乡。
>当祖国以爱之名将我驱逐,我才明白,真正的流放不在边境之外,而在同胞的目光之中。”
笔尖微顿,他抬头望向墙上挂着的镜框??那是十年前他在诺曼底老家拍摄的照片,身后是祖传的小屋,门前老橡树下坐着母亲,脸上带着温和平静的笑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