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九月中旬,里昂一家印刷厂工人罢工,理由竟是厂主禁止他们在休息时间阅读索雷尔的作品。
罢工宣言中写道:“我们有权在劳累之余接触思想,正如我们有权获得面包。”
此事迅速引发全国多座城市响应,铁路工人、码头装卸工、纺织女工纷纷加入声援行列。
一场原本关于劳工权益的斗争,竟演变为全国性的“阅读权运动”
。
更令人震惊的是,十月一日清晨,巴黎地铁新开通的线路站台上,赫然出现了数百份免费发放的小册子。
封面印着一句醒目的话:“你读过的每一个字,都在塑造你的国家。”
内页则是《故乡》的精选章节与公开信全文,配有简明解读。
经查,这批印刷品由一群匿名志愿者连夜制作,资金来源至今不明。
警方展开调查,拘捕数人,却始终无法查清幕后组织。
而公众舆论普遍同情这些“文化传播者”
,甚至有法官在庭审中公开表示:“若传播真理即是犯罪,那么法律本身已病入膏肓。”
与此同时,国际反响持续发酵。
维也纳一家出版社宣布即将推出德文版《索雷尔文集》,编者序言中称:“这位作家揭示了帝国主义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其价值堪比陀思妥耶夫斯基。”
柏林《前进报》发表评论:“德国应引以为戒,莫让政治凌驾于思想之上。”
甚至连俄国沙皇的私人顾问也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警告:“此类思潮若传入国内,恐动摇农奴制度改革后的社会稳定。”
而在伦敦,大英博物馆东方部curator向议会提交报告,建议收藏江南制造局出版的中文版《索雷尔小说集》作为“十九世纪跨文化理解的重要见证”
。
此举被法国驻英使馆视为严重挑衅,一度引发外交照会。
面对内外压力,法国政府内部裂痕日益加深。
司法部长私下会见总统顾问,明确提出:“若继续压制言论,恐触发宪法第十四条关于‘公民表达自由’的诉讼浪潮。”
财政部长则抱怨:“文化争端已影响旅游业,英国游客数量下降百分之十二。”
就连一向支持殖民政策的海军司令也承认:“部分官兵读过索雷尔描写战争创伤的文字后,开始质疑任务正当性。”
十一月初,一则消息震动全国:诺贝尔基金会创始人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在致友人信件中提及,“拟设立一项文学奖,表彰那些在黑暗中坚持说出真相的作家”
,并明确列举索雷尔为其心目中首位候选人。
尽管该奖项尚未正式成立,但这番表态无疑赋予了莱昂纳尔前所未有的道义高度。
罗昂伯爵终于坐不住了。
他在一次贵族晚宴上怒斥:“一个被外国人捧上神坛的叛徒,竟成了道德标杆!
这是法兰西的耻辱!”
可回应他的,却是席间几位年轻贵族的冷淡目光。
其中一人直言:“伯爵大人,您是否想过,也许正是我们的排斥,才让他赢得了世界?”
寒冬降临巴黎。
十二月的第一个星期,天空飘起细雪。
塞纳河畔银装素裹,街灯映照在积雪上,宛如碎金铺地。
莱昂纳尔独自漫步至塞纳河左岸的旧书市。
这里是巴黎最古老的露天书摊聚集地,木箱拼成的柜台排列整齐,堆满泛黄的典籍与残破的手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