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白日里,他们也会围着泥炉,温上一壶绍兴的花雕,就着几碟精致的干果,天南地北地闲聊。
从新近读的《六韬》《三略》,聊到《金刚经》里的禅理公案。
时光,就在这日复一日的相伴中,飞快地流逝。
两人白日里形影不离,夜后,更是缱绻难分。
朱棣正值青春鼎盛,血气方刚,又对心上人守候多年,如今佳人在怀,那份压抑了许久的渴求,便如决堤之水,再难收敛。
徐仪每每被他缠磨至夜半,常是衣袍斜坠,云鬓散乱,神思昏沉地倚在他怀中睡去。
这日午后,天色又阴沉下来。
铅灰色的云层低低地压着,不多时,竟又洋洋洒洒地飘起了细碎的雪花。
寒意浸透了庭院中的玉兰花与松柏,万物萧索。
朱棣却兴致颇高,特命人将城里最有名的醉仙班的乐伎召入府中,就在那风雪飘摇的庭院里,搭起了一座暖棚,丝竹管弦,一应俱全。
徐仪披着一件银鼠皮的斗篷,怀里抱着个鎏金手炉,与朱棣并肩坐在廊下,听乐伎们演奏。
丝竹之声在清冷的雪中显得格外清幽空灵,一曲哀而不伤的《醉太平·归隐》奏罢,余音绕梁,不绝于耳。
朱棣浑不在意这是前元的旧曲,侧过头,像是个博学的学究,和徐仪细细说道:“《醉太平》的韵律之妙,在于风格舒缓,音韵质朴,最宜抒写看破红尘、归隐田园之逸趣。”
徐仪听得入神,眸中光影流转,神情晦暗地点了点头:“词也填得绝佳。”
她轻声道:“‘辞龙楼凤阙,纳象简乌靴;憎苍蝇竞血,恶黑蚁争穴’,字字如刃,入木三分,剖尽宦海浮沉。
配上这清越的曲调,可谓珠联璧合。”
见她深得曲中意味,朱棣仿佛找到了知音,眼底荡开了悦色,遂命乐工再奏一曲《双调·沉醉东风·归田》。
弦音初起,徐仪已沉浸其中,不自觉地跟着那曲调,轻声吟诵起来:
“远城市人稠物穰,近村居水色山光。
熏陶成野叟情,铲削去时官样。”
清音如碎玉,与那洞箫的呜咽、古琴的清冷,交织在一起,别有一番风味。
一曲终了,庭中万籁俱寂,只余下雪落的声音。
两人相视而笑,皆为曲中意所动,宛若一对神仙眷侣,琴瑟和鸣,心意相通。
只是他们都默契地没有说破,这曲中的‘归隐’,对他们而言,终究是镜花水月,遥不可及。
王府中的玉盘珍馐吃得久了,总觉得滋味虽好,却少了点什么。
一日,徐仪也不知哪来的心思,竟提议要出去逛逛。
朱棣自是无有不应。
两人于是换上了寻常富家子弟穿的素色衣裳,从王府的侧门溜了出去。
应天府的街巷里,正是最热闹的时候。
家家户户的屋檐下都挑起了灯笼,昏黄的灯光映着地上未化的积雪,将整条长街都照得亮堂堂的。
馄饨摊子前,白色的热气蒸腾而上,带着一股浓郁的骨汤和猪油香气。
刚出炉的梅干菜烧饼被摊主码得整整齐齐,金黄酥脆,引得人垂涎欲滴。
徐仪已经许久没有这样毫无顾忌地走在应天府的街头了,看什么都觉得新奇有趣。
“老板,来两碗赤豆元宵,再来两碗鸡汁馄饨!”
朱棣熟门熟路地待徐仪在一处看起来颇为简陋的摊子前停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