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中秋之夜那个突如其来的“拥抱”
,其威力不亚于一场在林歌心湖投下的深水炸弹。
最初的震惊与生理性的心跳失序过后,随之而来的是更汹涌的恐慌与自我审视的浪潮。
林歌,这个习惯了以孤傲为甲胄、以距离为城墙的人,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领域被另一个人以不容拒绝的姿态闯入,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是心理防线的深处。
她像一只被惊扰的穴居动物,事件发生后,迅速缩回了更深的洞穴,并用加倍的努力加固洞口。
她重新规划了作息,精确到分秒,只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与对门的陈弦在楼道“狭路相逢”
。
练琴时,她的耳朵变得异常敏感,任何来自门外的脚步声、钥匙声,都会让流畅的旋律出现一个几乎无法察觉的顿挫,如同平静湖面被投入一颗小石子。
她依旧会取下陈弦挂在门把手上的保温袋,里面有时是润肺的冰糖雪梨,有时是安神的桂圆莲子汤,但她从不回复那张附着的小纸条,仿佛这些温暖的馈赠只是无需签收的快递,与她本人的情感世界毫无瓜葛。
她在用这种近乎冷酷的沉默,奋力地重新划下界限,试图向陈弦,更是向自己证明:那夜的失控,仅仅是一个意外,是月光、疲惫与突发状况共同作用下的产物,绝不代表任何意义的转变。
然而,陈弦这次的应对,却展现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耐心与……智慧。
她不再像初时那样,带着阳光般的炽热,急切地想要融化一切。
她似乎读懂了林歌的恐慌,于是收敛了所有可能被视为侵略性的举动。
她的关怀变得如同春日细雨,无声无息,却无处不在,缓慢地渗透。
她会“恰好”
在林歌出门前,将她门口的垃圾袋提走;会在林歌排练至深夜、拖着疲惫身躯归来时,发现楼道昏暗的转角处,倚墙放着一把干燥的长柄雨伞,仿佛只是某个邻居无心的遗忘;她甚至会在林歌偶尔驻足的小区花园长椅旁,“不小心”
落下一本装帧精美的、关于某位林歌或许会感兴趣的北欧冷门作曲家的传记。
这种迂回的、不带任何索取意味的靠近,让林歌所有筑高墙、广积粮的防御行为,都像是面对着一片温柔的海水,无处着力,反而在那看似坚不可摧的冰层之下,悄然孕育着更深层次的松动与裂痕。
她开始不自控地留意起隔壁的声响——锅铲与铁锅碰撞的生活协奏,偶尔飘过门缝的、属于陈弦的哼唱,甚至只是她开关门时那特有的、轻快的节奏。
当她端起那碗温度恰好的雪梨汤时,一丝极淡的、被她刻意忽略的暖意,总会顽固地掠过心田,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
就在这进退维谷、内心拉锯的微妙时刻,第三者的介入,像一颗投入这潭暗流之水的新石子,激起了意想不到的波纹。
指挥吴昊,对乐团首席林歌的才华,抱有纯粹的、职业化的欣赏。
但他更深层的心思,却系在了林歌那位年轻的邻居——他曾经的学生陈弦身上。
陈弦身上那种未经雕琢的明媚、音乐中自然流淌的灵性,以及对他始终保持着恰到好处的师生距离,都让这份欣赏悄然变质,掺入了属于男性的、隐秘的向往。
在得知陈弦与林歌毗邻而居后,一个计划在他心中成型:或许,可以通过与这位清冷寡言的首席拉近关系,迂回地获取更多关于陈弦的信息——她的日常生活、喜好偏向,乃至……情感世界的风吹草动。
于是,在一个周五的下午,乐团排练在最后一个和弦中圆满结束时,吴昊叫住了正低头整理琴谱的林歌。
“林首席,请留步。”
吴昊脸上挂着业界公认的、令人如沐春风的微笑,“这段时间为了巡演,大家辛苦了。
我知道附近新开了一家江南菜,环境雅致,菜品也颇费心思。
不知林首席今晚是否赏光,一起吃个便饭?正好,关于下个月B市巡演,音乐厅的音响特性需要提前沟通,我们也借此机会聊聊。”
理由充分且正当,关乎工作,让人难以推拒。
林歌微不可查地蹙了下眉,她天性排斥工作之外的社交,尤其与上级单独用餐,更觉束缚。
但吴昊言辞恳切,提及的巡演细节也确是当务之急。
她沉默片刻,终是点了点头:“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