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绝大部分参数是确定好的……只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调试一下设备就可以。”
说到这里,卡索雷调转电脑屏幕,然后推到贝恩面前。
上面是一个完整的装配流程说明。
“蒙皮半径2723mm,弧长3oomm,全长63omm,定位面1约束x、y和Z三个方向的自由度,定位面2约束x和y两个方向自由度,共划分为25845个单元,类型为壳单元……”
“长桁规格42.3mm*3o.omm*63omm,定位点1约束x和Z两个自由度……”
除了用词有些生硬的文字说明以外,还贴心地附带了装配模型图,以及操作参数汇总表。
总之,哪怕只看最开始的两页内容,也根本不像是什么“全新的工艺”
。
反而像是已经研究了有一段时间,只是拿过来进行试生产……
贝恩有些狐疑地看了卡索雷一眼:
“这么大尺寸的预连接工艺……良品率恐怕无法保证啊。”
“你先别着急,接着往下看。”
后者回答道:
“另外,如果没有难度,也就不会来找你了。”
产线管理能力和工人技术水平,一直是贝恩最引以为荣的两个强项。
现在被突然戴上高帽,他也有点不方便反驳,只好低下头,重新把目光投回到电脑屏幕上。
“单元之间预连接顺序:11-12-13-14-15-21-22……预连接路径距离1o567mm,单元1预连接点设置为13、6、2o,预连接力分别为39n、44n和43n,三坐标值(9o,23,16o);单元2……”
“……”
贝恩的表情逐渐严肃起来。
作为在生产一线工作了过3o年的老工程师,他很快意识到,这个装配流程并不像以往那样,只进行大而化之的指导,要求生产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具体操作方式,而是从一开始就确定好了连接点数量、位置及顺序。
但问题在于,即便是同一个型号的不同个体,在生产和装配过程中也会生偏差和变形。
因此在过去,这都是由技术工人根据经验所确定的。
也是飞机生产过程长时间以来无法实现全自动化的根本原因。
而眼前这种模式看似可以降低产线负担,但相当于把风险全都堆到了最后的总装流程。
“主管,你确定……”
贝恩才开了个头,卡索雷就没让他继续说下去。
后者心里其实也没有底,但眼下实在是没有更好的办法:
“先按照我说的做,至于最后情况如何……等产品下线之后再说!”
双方虽然行政级别相当,但具体到业务关系上,作为型号副主管的卡索雷却有权指导生产端的工作。
因此,当他最终做出决定之后,贝恩也就没有继续讨价还价:
“那我马上召集产线工程师开会。”
“不过具体情况,最好还是由你来和大家说明一下……”
(本章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