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徐妙云肚子圆润不少,她披着一兔毛做的薄披风,在室内用正好,不厚重,也足够保暖,而且,她没有冯氏那般怕冷,手脚都是暖呼呼的。
“今年宫中各处炭例都少了,就连母后宫中红罗炭也不多,父皇知道后还生气,说她身子不好还不好好爱护自己,父皇就把自己那份挪了一些给母后,自己添了次一些的木炭进去。”
朱元璋原话是,老子当年连次一些的木炭都没得用,冬天光着脚底板到处跑,冻得浑身打摆子还不是照样活过来了。
再说,次一些的只是比不上红罗炭而已,燃烧时会有轻微烟雾,开着窗散散气就成。
徐妙云:“今年入冬后各地陆续传来受灾消息,朝廷开支不小,母后心系百姓,这才带头节俭生活。”
听了徐妙云的话,周王妃冯氏一叹,“是啊,咱们还有炭可用,那些穷苦百姓受冻只能硬抗着。”
这么想着,又觉得自己刚才抱怨炭例减少,有点不知好歹了。
冯氏不好意思地笑笑:“还是四嫂明事理,我这觉悟还差些。”
徐妙云摇头笑笑,“你怕冷,白日里可以添些其它木炭进去,开点窗,透透气,暖和不说,也没啥味道。”
冯氏就吐吐舌头,烤得微红的手指轻挠一下脸颊说:“其实,我就是这样用的。”
说着,她看一眼徐妙云,微微羞涩。
“我是真怕冷,屋内少了四个炭盆,我活不下去的,只能整日裹着棉被躺床上了。”
她悄悄让府上的人购置了不少木炭,虽比不上红罗炭,但也算不错。
这种事儿又不是周王妃这么干,宫中各娘娘私下里还不是托人买了回去,只要别从公中出,你自己有钱,自己买,朱元璋和马皇后知道了也不会说什么。
聊过这些,周王妃又忽然叹一句,“光咱们跟着勤俭节约有什么用啊,我听府上购置木炭的下人说,不少勋贵大臣家中购置了很多上好木炭,其中不乏红罗炭。
只是他们都悄悄瞒着,上好的木炭装成中下等木炭购入府中。”
燕王府同样私下购置了木炭,徐妙云也听说过,大家都在应天府生活,这些小道消息,就算瞒着也有丝丝缕缕的风声泄露出来。
不过是不想惹了朱元璋不喜,配合做点面子功夫。
心照不宣而已。
那些有家底的勋贵、大臣,谁也不想真的苛待自己啊。
只应天府就这样,那些管制不到的地区,各豪门大族还不是该怎么来就怎么来。
就算路边有冻死的百姓,也不干他们什么事。
徐妙云也听说,有些富贵之家会在冬日行善事,发冬衣布粥棚,这样的人终归是少数。
如今朝廷发下
去的赈灾粮赈灾银,应该多数还是会用在百姓身上。
前几日朱元璋才发配了一批官员充军,就是因为有些人手脚不干净。
想在洪武帝眼皮子底下搞事,那还真是嫌命太长。
如此一来,受灾受冻的百姓就算过得苦一些,但还是能活下更多的人,只要能活下来,就还有盼头。
徐妙云眼神微动,心中一叹。
每次这般时候,她又觉得公爹朱元璋手段狠辣,待下严苛也有好的一面。
至少在他手下办差的,效率高了,贪腐少了,胆子再大,也不敢贪墨太多。
“对了,四王兄有传消息回来什么时候回京吗?”
冯氏突然问道:“没几天就要过年了吧。”
她家那位周王一点气儿都没有,上次写的信过去,他倒是回信了,信上全是他遇见的野花野草,这样可以入药,那样可以入食,愣是没提什么时候回。
徐妙云就想起儿子那些频繁的书信,“说是后天回。”
“后天?”
冯氏也没注意徐妙云微顿的神色,只是一努嘴,有些不满道:“我前天才收到回信,他居然也不告诉我。”
徐妙云嘴又一张,看着冯氏的眼神,难得有点心虚。
周王不爱武也不爱文,他从小就对杂学感兴趣,尤其是花花草草,朱棣说,他这五弟三岁都不开口说话,每次看着路边一株小草都能蹲着瞧半天,不到尿急不起来。
当时他和晋王几个哥哥,还以为多了个傻子弟弟,几个不懂事的调皮小子还围着周王逗来逗去,看他是不是真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