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其二,内宫虽然与外界隔着高墙,但也有很多工作需要对接。
宫女和妃嫔,不能和外界随意沟通。
但是后宫绝不是一个内闭的毫无消息流通的铁盒子。
成百上千,甚至上万个女人的大小事务、吃穿用度、支应礼节,皇帝是不会去操心的(所谓「男主外,女主内」),就需要有人和外界各司、各界沟通。
皇帝在后宫休息时,也需要有人往外传消息、办事情,也就是所谓的「通传内外」。
这种工作照例不能用女子,只能由太监承担。
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宫女不算皇帝的妻妾,没有戴绿帽的说法,为什么也不许外出呢?
其实,宫女虽不能说是皇帝的媳妇,但却实打实地是皇帝的「妻妾预备役」。
有品级的妃嫔有几十、上百个,宫女有数百、数千个,宫女名誉上不是皇帝的妻妾,但还是有可能成为皇帝妻妾的。
那些在宫里辛辛苦苦干活,供妃嫔使唤的小宫女,只要有机会出现在皇帝面前,说不准哪天就会怀上龙种。
她们无论地位高低,都有可能得到皇帝的宠幸。
皇帝的快乐就在这里,幸甚至哉的时候,可以不分场合,不避礼节,想睡哪里睡哪里,想和谁睡和谁睡。
晋简文帝司马昱,一直没有儿子,为这件事他很苦恼,最后就和纺织作坊中一个肤色黑得像非洲人的宫女李陵容睡了觉,没想到这「昆仑奴」居然就怀上了龙种,而且一连生了好几个,其中之一就是晋孝武帝司马曜。
明朝的国君里,生母原本是宫女的也有不少,比方说明孝宗朱佑樘、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等。
朱佑樘的母亲姓纪,原本是广西一个少数民族土官的女儿,明朝征伐广西的时候,她被俘虏后纳入后宫充当宫女,负责管理内宫的仓库(内藏处)。
某天,明宪宗去仓库逛,见到了她,问她内藏的情况,见她口齿伶俐,人也标致,当下就冲动了,与之在仓库发生了关系,于是有了明孝宗。
现在,我们假设宫女外出办事去了,回来以后又被皇帝宠幸,到时候怀了孕,算谁的呢?
图:清代新入职的小太监和小宫女
…
图:清代新入职的小太监和小宫女
所以,如果不是病得快死了,或者有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在服役完毕(通常是25岁或30岁)之前,就算是最普通的宫女也是不得轻易外出的。
她们与外界的联络,往往指望那些负责「通传」的太监。
太监,也就成了帝国除皇帝以外,唯一一群可以在后宫前朝甚至外界往来行走的人了。
他们替皇帝办家事,属于皇帝的私奴。
在很多朝代,皇帝最了解和信任的也是太监。
同时,他们能够接近权力中心,就有升职加薪的便利。
所以,当太监成了穷人的大好出路。
这要比在外面遭受苛捐武毒,忍饥挨饿强得多。
在太监最吃香的明朝,自愿献身的人排起了长队,一个一个地等待着被割,没钱割的,索性挥刀自宫。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在奉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中国,身为万民榜样的帝王,看到这个情况,心情是矛盾的,他们只能三令五申,禁止人们自宫。
但是,走投无路的人,不会因为道德和礼仪的阻止,就不去做那些实质上对自己有益的事。
尽管帝国一再强调自宫的处罚,也阻止不了广大贫民献身的热情。
就如同很多人为了户籍和房产,假结婚、假离婚一样。
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人们已经不去关注道德和法规了,所关注的,是做这件事是否真的对自己有利。
不只是对太监,对皇帝也是这样的。
事实上,礼仪道德,也只不过是帝国的教化工具。
帝王是权力的最高峰,帝国的制度必须完整、严备、行之有效。
太监制度,就是这严整制度的钢筋里子。
帝王要对国家的稳定负责,但这不够,他们还要维持本姓、本族、本家、本人对国家的统治,这是帝王的根本利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