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国人暴动事发根本原因,在于厉王大刀阔斧改革,尤其施行山林川泽专利政策,便即严重损害贵族利益。
贵族利益受损,反对天子,又恐落犯上恶名,故指为国人暴动,其实是借人民名义,行造反之实。
周厉王之失,是在国人议论改革方针过错之时,却不沟通解释,而只采取高压止谤,终至“道路以目,揭竿而起”
。
其实背后推手,皆是贵族。
国人暴动凶讯,迅速传遍京畿诸侯。
卫武公与共伯和闻说京都国人暴乱,大惊失色,遂振衣而起,各带兵入镐京勤王。
大军入都,立将为首叛乱者揪出镇压,由是尸枕狼籍,国人暴动由此平息。
大殿之上,登临鼓响,景阳钟鸣,声闻全城。
朝中大臣、勋戚贵族及诸侯闻声而至,皆至王宫大殿,议政论事。
诸侯及众臣经过合议,最终推举共伯和代行天子事,召穆公、周定公共理朝政,称为共和行政。
时为西元前841年,中国历史有明确纪年之始。
画外音:周朝初由原始部落步入文明社会,氏族成员转化而成国人,是维持周朝统治稳定主要力量。
此次国人暴动,直接导致周人贵族与平民阶层之间分裂,非但使西周王朝统治动摇,更致王室日趋衰微,天下诸侯继而分崩离析。
事件悬疑:“共和行政”
四字含意,后世争议数千年,迄今有三大主流意见。
其一是以《史记》所载,说周定公、召穆公共同主持政事,即“周召共和”
;其二是以《竹书纪年》所云,说共伯姬和代行天子事,即“共伯和干王位”
。
其三是后世史家之论,认为是指共伯和摄行天子位,周、召二公执政掌权。
以上三种说法,似乎各有道理,但又皆具破绽,不太令人信服,便成三千年迷案。
人物悬疑:共伯和到底是谁?有史家认为,共伯和就是卫武公,其名谓和。
《鲁连子》云:“共伯和复归国于卫。”
以此为证。
又因卫武公兄长称“共伯余”
,故此卫武公也可叫作“共伯和”
。
但据史载,卫武公寿至九十五岁去世,时为周平王十三年,亦即公元前758年。
共和元年乃是公元前841年,则其时卫武公才十二三岁,不太可能担负摄政重任。
另卫武公兄长被称为共伯余,或是死后谥号,或曰生前封号。
兄弟两人共用一个谥号或封号,似乎说不过去。
故此可以断定,共伯和与卫武公并非一人。
历史真相:共伯和是共国君主,伯是爵位,和是名字。
共国据说就在今之河南省辉县,原是周王室畿内邦国;共伯和品德高尚,且有名望。
厉王出奔到彘,国人请邦畿内诸侯长者前来京师执政,倒也顺理成章。
真相或许便是,厉王被流放到彘,国内无君,共伯和名声享誉内外,于是被推举为首席执政,代行王权。
在此期间,仍沿用厉王年号,政命皆由共伯和名义发出,长达十四年之久。
十四年后厉王去世,太子姬静也已成年,共伯和便带领群臣拥立太子姬静为王,自己则回到共国。
共伯和入朝为首席执政,是顺应国人与诸侯拥戴,且行权宜之计。
诸子书《鲁连子》所说“行天子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