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次日平明,达奚武侦察而回,叩营还报:末将三人化装成东魏军士,昨日傍晚混入高欢营内,侦知其军中口令。
查明高欢军中部署,如此如此,返回复命。
宇文泰奇道:彼军中诸将,竟无怀疑卿者乎?达奚武答道:某只管昂首扬鞭,假作巡营督察官,将其各部军营都转了一圈,看见有衣冠不整或不遵法纪兵士,还上前举鞭乱打一顿。
转了个通宵,并无一人怀疑。
宇文泰大笑,心中已有计较,乃命擂鼓聚将,分拨已定,下令列阵迎敌。
说话之间,只听马蹄杂踏,震动河岳,高欢引众大至,在沙苑渭曲对面列阵。
三通鼓罢,双方分别射住阵角,留出中间三百步空地以为战场。
东魏兵将见西魏军少兵弱,不由信心大增,各欲冲阵,以建大功。
都督斛律羌举忽向高欢建议:丞相不可急于交锋!
其只有三二千兵马,若非有计,怎敢与我二十万大军相持?丞相不如引军在此与之相持,末将分精骑数万,去袭长安。
高欢:今观胜负之局已定,何必多此一举?斛律羌举:即便我军获胜,宇文泰败回长安,据城而守,不得全功。
今宇文泰既被我军牵制于此,长安必定空虚,可一战而下。
敌巢既破,宇文泰可不战可擒也。
,!
历史真相:若是高欢纳此奇计,则西魏必亡,东魏复可统一江北。
当时从地势上观之,高欢军在西,宇文泰军在东;而长安亦在西边,其时已成两军互断对方归路之局。
而其南边就是渭河,构成天然行动障碍。
此时高欢若分兵沿渭河西进长安,必然破城,宇文泰无计可施矣。
前有东魏十余万主力大军对峙,宇文泰欲从战场撤走回救长安,谈何容易?且军阵一动,局面必然不可收拾。
无奈高欢为前番分兵致败所惊,仍不肯从。
高欢虽不愿分兵,但其临阵常有奇计,此刻见芦苇草深,于是突发奇想,对诸将说道:诸公请想,相比分兵袭击长安,与在此地火攻相比,何则稳妥?我军在西,宇文泰军在东,今乃隆冬十月天气,西北风烈,烧之如何?话音未落,身侧众谋士无不动容,齐称妙计。
高欢大喜,便欲下令,忽恼了身后二将,齐声说道:丞相不可!
众人看时,见是定州侯景与猛将彭乐。
侯景见丞相看向自己,于是扬声叫道:宇文泰另立朝廷,分裂魏国,其罪滔天,岂可如此便宜烧死?今其兵少,一鼓便可擒之,付以廷尉,定车裂之刑,以儆叛臣可也。
便请丞相下令,末将愿为先锋,擒此逆贼!
历史真相:侯景此论,显然别有用心。
因其自觉英雄无用武之地,如宇文泰被灭,则自己永无出头之日。
但若留宇文泰养寇自重,自己方有应时而起之机,故此不欲其被烧死。
高欢沉吟不语,又问彭乐:公谓火攻不可,却是甚么道理?彭乐好饮,一路上已连饮半囊十余斤烈酒,当时已是沉醉,在坐骑上东倒西歪答道:我等兵众多出西兵十数倍,若是大火烧着,西风不起,岂非尽烧我军?我二十万大军皆拥挤一处,旗甲刀杖皆易燃之物;彼皆骑兵,转身即可逃走,我实无必胜之算。
丞相不必空费火种,某请一支将令,率本部兵冲击,必擒宇文泰来见!
此言方罢,身侧诸将皆欲斩敌建功,齐声道:彭将军之言是也。
我众贼寡,百人擒一,何忧不克?便请丞相下令!
高欢为诸将士气所感,扬鞭大笑,向前一指:如此尔众即可鸣鼓,群起而攻之!
诸将各欲争功,未等列阵,便争相率部进攻。
宇文泰见东魏军轻敌如此,当即下令击鼓吹号,全军出击。
赵贵闻听鼓响,立即起于芦苇丛中,直插入东魏军阵;李弼听到号角,亦率铁骑横击而至,冲撞东魏主力中军,顿时将高欢大军截为两段,战于沙苑。
这一场激战非同小可!
西魏两路伏兵尽起,宇文泰率二千军复又杀回,三面夹击。
东魏军直逞伸头挨宰之势,毫无还手之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