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北齐帝未至,周武帝宇文邕亲至平阳城下督战,命众军架起云梯,准备撞车,四面攻打。
连续攻打十日,北齐守将侯子钦、刺史崔景嵩投降,周将段文振率数十人入城,俘北齐守将尉相贵及甲士八千人,周军占领平阳。
同时捷报传来,宇文宪等前军攻占洪洞、永安二城。
十一月,北齐援军大至,前军已进平阳境内。
周武帝避其锋锐,以梁士彦为晋州刺史,率精兵万人守平阳;自率大军撤至玉璧,使宇文宪领兵六万驻扎御敌。
北齐援军既至平阳,昼夜围攻不停,梁士彦顽强守御,岌岌可危。
宇文邕得知平阳紧急,先使宇文宪率所部急趋援救,随后亲至,集诸军八万人,东西列阵二十余里,与北齐军对峙。
北齐军围攻平阳同时,亦恐北周援军突至,乃于城南挖掘沟堑,经乔山直至汾水。
北周诸军大至,即与齐军对峙于沟堑南北两侧。
周武帝令渡沟堑进攻,齐军拼死抵御,战斗一天,未决胜负。
齐后主高纬听从幸臣意见,命令齐军填平沟堑而进;此举正合周武帝之意,率军迎战,越堑而前,战斗十分激烈。
齐后主携冯淑妃及幸臣穆提婆观战,见己军东翼稍退,便以为大军已经战败,乃不听诸将劝阻,急令后撤。
周兵趁势大进,齐军大败,死伤万余,军资甲仗丢弃如山。
周武帝宇文邕大战平阳之前,杨素再随宇文宪出战,为前军先锋。
手挥钦赐竹鞭,兵贵神速,兼道而行,一举攻克晋州,并占洪洞、永安,具奏武帝报捷。
宇文宪屯兵栖原,以待两翼之军到达,齐头并进。
此时探马来报,北齐后主高纬率诸军自晋阳向晋州进发。
宇文宪不由大惧,不敢与其争锋,率军乘夜而逃。
杨素此时便由前锋成为殿后,与骁将十余人尽力苦战,宇文宪方得解围。
平阳一战大败,齐主高纬逃回晋阳,便留安德王高延宗、广宁王高孝珩守卫晋阳,相约晋阳不守,则北投突厥。
高纬到城南军营犒劳将士,当夜准备逃走,将士不从。
高纬无奈,宣布大赦天下,改武平七年为隆化元年,希望通过改元以转背运。
不料便在改元当日,第一宠臣穆提婆越城南下,跑去投降北周,被周武帝封为宜州刺史。
高纬至此大失所望,遂任高延宗为相国,委其防御北周兵马,高延宗流泪接受委命。
高纬便在深夜斩开五龙门出城,欲奔突厥。
随从官员不愿北行,大多散去。
领军梅胜郎勒马进谏,高纬亦觉突厥千里遥远,乃又转回邺城。
当时只有高阿那肱等十余骑相随,其后广宁王高孝珩、襄城王高彦道陆续赶到,共数十人同行。
往日一国之君,至此形单影只,情状好不凄凉。
高纬前脚刚走,丞相高延宗便在晋阳称帝,复改隆化为德昌元年。
两日之后北周追军大至,高延宗被周军俘虏,共作了不足三日皇帝。
早知如此,不改这年号也罢。
高纬千辛万苦回到邺城,自觉皇帝做得无甚趣味,遂传位给太子高恒,改元隆化。
称皇太后为太皇太后,自为太上皇帝,皇后为太上皇后。
薛道衡、陈德信等近臣上奏,劝太上皇到河南招募兵马,再做打算;若不能成功,便就投靠南陈。
高纬从之,乃留高恒守国,自与太皇太后、太上皇后从邺城先往济州。
,!
北周军逼近邺城,高恒亦弃邺城往东逃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