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陆路又分左右两路各十二军,共一百一十三万余人,号称二百万,馈运者倍之。
炀帝亲授节度,下达诏命:左十二军分别兵出镂方、长岑、溟海、盖马、建安、南苏、辽东、玄菟、扶馀、朝鲜、沃沮、乐浪诸道;右十二军分别兵出黏蝉、含资、浑弥、临屯、候城、提奚、蹋顿、肃慎、碣石、东施、带方、襄平诸道,然后合兵进击平壤。
每军大将、亚将各一人;骑兵四十队,百人为队,十队为团;步兵八十队,分为四团。
辎重散兵,亦为四团。
日遣一军,相去四十里,连营渐进,共四十日发完,首尾相继,鼓角相闻,旌旗纵亘九百六十里。
御营复合十二卫、三台、五省、九寺,分隶内、外、前、后、左、右六军,随后出发,横亘八十余里。
水路军由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总帅,出东莱浮海前进,船舰相接数百里。
出师之盛,可谓空前。
暮春三月,造浮桥以渡辽水。
高丽王率师来迎,隋朝诸军相继登岸,大战于东岸,高丽兵大败,死者万计。
隋军乘胜进围辽东城,炀帝后至,诏赦天下,命刑部尚书卫文升、尚书右丞刘士龙安抚辽左之民,免税十年,建置郡县。
开战之前,隋炀帝反复告诫诸将:凡军事进止,皆须奏闻待报,毋得专擅。
辽东城将陷,城中请降。
结果等使者驰奏皇帝,批复诏至,高丽军民则又固守拒战。
复说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率江淮水军浮海先进,于平壤城六十里处大破高丽兵。
来护儿因胜而骄,带四万精兵直至平壤城下;高丽兵在城内设伏,诱来护儿入城击之。
来护儿中伏大败,四万士卒得以生还者不过数千。
高丽兵追至渡海口岸,隋将周法尚整阵以待,高丽兵退。
来护儿还屯海浦,不敢复留应接陆路诸军;次年六月,返回辽东。
又说于仲文、宇文述等,率陆路九军三十万五千人,亦搭浮桥南渡鸭绿江。
人马皆给百日之粮,重不能负。
主将下令军中:士卒有遗弃米粟者斩!
士卒便于宿营之时,皆于幕下掘坑埋之,行至中途,粮已将尽。
高丽欲疲隋军,一路败退,诱之深入。
隋军渡过萨水(清川江),离平壤城三十里时,因山为营,不见水军前来接应。
高丽王遣使往隋营诈降,宇文述考虑士卒疲惫,不可再战,又平壤城险固,难以攻下,遂因其诈谋而还。
大业八年七月,隋军还至萨水,高丽王亲率大兵自后击之,隋军大败,溃不成军。
及还至辽东城外,只余二千七百人。
隋炀帝只得命从高丽退兵,将所得高丽之地设置辽东郡。
经此一役,隋朝名臣宿将多死于难,朝中就此人才凋零。
先有将作大匠、工部尚书宇文恺,死于往战途中,年仅五十七岁,谥号为康。
继有大将北海人段文振,辽东之役任左侯卫大将军,途中身染重病。
大业八年三月,段文振死于征高丽途中。
又有左屯卫大将军麦铁杖,始兴江口人,辽东之战时请为前锋,并对其三子说道:吾荷国恩,今为死耳。
我得良杀,汝当富贵。
炀帝命造浮桥三道于辽水西岸,高丽兵至,居高击之,隋兵不得登岸,死者甚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