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林黛玉为何骂刘姥姥是“母蝗虫”
?其实这个问题,看懂了背面故事,对明末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之后,不需要解读大家也都能看明白。
笔者曾经以为这点不需要单独解释,但是评论区有很多人表示不理解。
所以我们这回来讲一下,先来了解一下明末关于“刘姥姥”
的历史。
上回说到了“刘姥姥”
说自己是庄家人,原文在第一次介绍刘姥姥的时候,写她之所以到贾府来,被认为是来打抽风的,就是因为没有过冬的粮食了。
明末天启到崇祯年间,由于小冰河时代到来,气温骤降,陕西、山西,河南等地天灾不断,冬天大雪,夏季大旱,粮食颗粒无收,而朝廷还要继续征收赋税,百姓纷纷铤而走险,逃离家乡,形成了四处流窜的“流民加流寇”
的庞大队伍。
这就是书中的刘姥姥,她在给贾府众人讲雪夜抽柴草的故事时就说:“去年冬天,接连下了几天雪,地下压了三四尺深。”
。
起义初期的农民,在组织上是相当松散的。
他们刚从逃荒的饥民、饥军转化而来,常常牵家带口,队伍庞杂得很。
史料中提到他们的人数时,动辄成千成万,给人一种印象,似乎流寇的兵力在数量上早已对官军占了绝对优势。
实际上这是一种假象,真正出阵迎敌的人是比较有限的,其余的人大多都是他们的家属,同乡,同族。
陕西,山西,河南各地的灾荒十分严重,无衣无食的饥民千百成群地加入到流民,流寇队伍中去。
随着流民队伍人数的不断扩大,所需要的食物也就越来越多,灾年本就收成减少,一个地方能吃的东西往往不足以支撑一支流民队伍的消耗,所以他们要不停地换地方。
他们每到一地,首先要做的,就是寻找足够多的食物,粮食不够吃,就挖野菜,草根,书皮,再不够,就只能冒险去攻城拔寨,抢夺地主官府的钱粮了。
所以我们看到,在书中刘姥姥带着板儿进入贾府,吃相十分粗鄙,板儿第一次来也是“只顾吃果子。”
到崇祯四年以后,流寇的队伍常常是数以万计,甚至数十上百万的都有。
如崇祯四年三月,太仆寺卿郑宗周上言:“盖晋土自天启初年以来,无岁不灾,而去年尤甚。
重以沿黄之派,急于星火,转运艰难。
在朝廷虽算价二十二万,而民间所费实已不止百万。
有司但顾考成,新旧并催,鬻子卖妻,剜心敲髓,民之皮骨已尽。
今日春雨未沾,风霾日异,人心汹汹,朝不保夕。
阳城县上报说:沁(阳)之南暨邑东西,贼建号树帜者不一而足,或以万计,或数千。
既揭竿,胁从者且十之五六。
至若上党(今长治)、汾水亦不啻几过。”
史籍记载当时较大的一股流寇紫金梁部,会合的人数一共有三十六营,众号二十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