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公元8年春天,诸葛亮出兵伐魏,南安、安定、天水三城望风而降。
此后,在军事要地街亭的防守中,诸葛亮没有使用宿将魏延以及吴壹,而是使用了虽然智谋过人,与诸葛亮多次英雄所见略同,但缺少临阵经验的马谡。
派马谡带领一万多人马做先锋,到军事重镇街亭去抵御魏军。
魏国的大将军曹真派张郃为先锋,带领五万人来应敌。
结果,马谡只知死搬兵书教条,不听从部下王平的正确建议,把军队安排在街亭沿线的山坡上,结果被魏国大将张郃包围在山上,断了水道,蜀军不战自乱,失了街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同的担当态度,反映出不同的领导水平。
街亭失守,马谡被斩,相比较之下,官渡之战中的那位被曹操斩首的历史上无名的监粮官,其作用相差千里。
这点也映衬了诸葛亮并不善于处理善后工作。
曹操是借人头提振士气,诸葛亮则是斩人头推脱个人责任。
诸葛亮到底错在哪里?一是选人制度和提拔人才体系缺陷。
在这里我们看看整个蜀国除了刘备留下的五虎上将之外,其实根本没有领军的帅才,人才培养、发现和提拔体系完全没有。
“蜀国无大将,廖化为将军”
说的就是这件事。
马谡在街亭之战前面,除了跟诸葛亮提了很多治军建议之外,直接领军打仗的经验几乎没有。
将马谡派出锻炼,可以先选择一些不太重要的地方,就像我们现在人才选拔制度一样,下基层锻炼,让他的能力通过实际锻炼得以提高岂不是更好?
二是一人独大,授权不够充分。
在街亭,马谡寸功未立,诸葛亮又在其下安排了一个老将王平来制约马谡,自然不会形成上下齐心的统一行动。
真正优秀的团队,每个人都是整个团队的智囊和战斗者。
即便是一个普通士兵,更别说是王平了,都要对街亭之失担当责任。
当马谡在决策受到掣肘时,就不会有“置之死地而后生”
这样的笑谈了。
因为中国人往往在授权时会有所疑虑,但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也早就在我国古代兵书上写明,诸葛亮未必不知。
也许在那样的环境下,诸葛亮猛然觉得只有马谡能够守住街亭,可怜蜀国无大将!
其实,此时派王平为主将、马谡为参谋更好一些。
或者派马谡为主将,将其兵力减少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一给王平辖制也是不错的行为,不要将王平和马谡合兵一处,这样马谡守住无水源、无粮源的高山,王平把手第二关,相互依托岂不更好?因为这个时候,马谡也许不会有恃无恐,将自己“置之死地”
了。
因为,这样授权,相反会让马谡形成叛逆心理,王平越是阻挡,越是拿诸葛亮作为令箭,马谡越是自作聪明。
所以,还有一个最差的办法,就是,不将王平派为副将,就将整个权力授予马谡,让他有临时处置的权力。
以上种种,恰恰注定了失去街亭这样的战役,街亭之失不在马谡,而在于诸葛亮用人失察、授权不明、授权不够。
三是没有选派更强有力的团队给马谡。
在街亭之战之前,诸葛亮既无良将更无精兵,这不是诸葛亮的错,但至少也应该把坚定执行制度的兵派下去吧?仅仅两三天就军心涣散,诸葛亮每年练兵,连心理素质都没练好。
让一个只会墨守成规的纸上谈兵的人带队,不是诸葛亮的错又是谁的错?
古语说得好:“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用什么样的人,不用什么样的人,对干部使用有极强的导向作用。
唐太宗李世民说:“为官择人,不可造次。
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
用人一定要有正确的用人观,也需要胆识和气魄,而用才的魄力重在不拘一格,唯才是举。
一要不计个人恩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