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战国年间,苏秦家境贫寒,他曾拜当时名学者鬼谷子为师,学得了一套治国平天下的理论经论,就想为国家效力。
刺股的故事那时秦惠文王励精图治,招贤才。
苏秦应前往,献出他的治国安邦大计。
秦惠文王未能采用他的计划,他只得怏怏地回到洛阳。
家中父母见儿子没出息,连工作也找不着,直对他叹气,老婆更不用说,坐在纺车上织布,根本不用正眼看他。
他饿得难以忍受了,只得厚着脸皮,向嫂嫂讨一碗饭吃。
嫂嫂对他也没有好脸色,厉声说:“还吃饭哪?连烧饭的柴火都没有了!”
苏秦被驳斥得几乎流出泪来。
他回到自己房中,仰头兴叹:“一个人贫穷的时候,妻不认为他是丈夫,嫂不认为他是小叔子,父母不认为他是儿子,我有什么可说的呢!”
于是他更加发奋读书,夜里读书困倦的时候,他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防止瞌睡,血一直流到足踝,当然痛得睡不着觉了。
就这样夜以继日的研究,一年就取得了成就。
最后,苏秦终于发达了,他在秦国献出一统天下的政略没有获得成功,于是就立刻改变政略,说服山东六国(齐、楚、韩、赵、魏、燕)联合起来结成了一条“合纵”
的战线,共同反抗秦国,不让秦国出潼关一步。
因此,苏秦佩带了六国相印,从楚国回赵,仪仗队有几里路那么长,骑兵步卒,执戈持盾,围绕在苏秦座车之旁,车前车后,旌旗蔽天。
各国诸侯派来的专使,随节获送,俨如一个国君出巡。
当苏秦车驾经过洛阳他的家门时,苏秦的嫂嫂、弟弟、老婆看到这副威仪,吓得俯卧在地,头都不敢抬。
以前他们的那副势利小人相现在都无影无踪了。
苏秦回到赵国后,赵肃候立即封他为武安君悬梁刺股这一历史典故表现了孙敬、苏秦好学勤读的刻苦精神,表明只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就会有收获的道理,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
如果想要把事情做成功,就要下定决心,目标明确。
要肯吃苦,肯努力。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2,!
成语运用成文用法悬梁刺股这个成语在句子中可作定语,用于形容刻苦学习,比喻人发愤努力学习。
1运用示例明·徐霖《绣襦记》第三十三出:“岂不w闻古之人悬梁刺股,以志于学。”
1明·汤显祖《牡丹亭·闺塾》:“古人读书,有囊萤的,趁月亮的,知道么?悬梁刺股呢!”
4清·李渔《比目鱼·赠行》:“我悬梁刺股年复年,把铜雀磨穿。”
1[1]悬梁刺股的解释|悬梁刺股的意思·汉典网[引用日期2021-04-05][2]陈忠梅主编·中华典故(三)[]·沈阳:辽海出版社·2013:291-315[3]李新建罗新芳樊凤珍·成语和谚语[]·郑州:大象出版社·1997:63-64[4]李一华吕德申·汉语成语词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85:957听着语文老师温柔地讲解,我面前渐渐浮现出来———孙敬和苏秦刻苦学习的画面。
突然,画面一转,我竟置身于一个古色古香的房间之中,对面坐着的正是孙敬。
只见他双眼紧紧地盯着手中的书卷,仿佛那里面蕴藏着无尽的智慧和奥秘。
他的眼神是那样的专注,以至于周围的一切都似乎被他屏蔽在外。
他那一头乌黑亮丽的发丝高高束起,显得格外精神利落。
而那根用于悬梁的绳索就静静地躺在一旁,仿佛见证着他日夜苦读的艰辛历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