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上郡第一车辆厂的牌子就立起来了。
说是牌子,其实是一块石碑。
是公子扶苏写的字,找了邻村的石匠镌刻的。
张诚很想把“第一汽车制造厂”
的牌子挂起来的。
但是,那还远得很呢。
这一辆小推车就已经超出了自己预设的低调的目标了。
不过木条木板拼凑一个独轮车,这个应该没有超出这个世界的技术限制吧?应该没有。
在有轮子的前提下,一个木匠只要小半天时间就能组装出一辆来。
这个车上,技术最复杂的部分就是那个车轮了。
车轮需要专门的柔轮技术。
村民们没法掌握——可能还涉及到专门的一些器具设备,木条要加热烘烤,要扭曲,要定型,看上去满复杂的,至少张诚就想不出这些工艺要这么解决。
至于车架和扶手——左不过是一些木板木条木棍,锯子、斧子、刮刀这些工具就够用了。
大规模生产就还需要标准化,那就要确定各个部位的尺寸规格。
这都不难。
木匠先造出两辆来,一辆组装好,一辆拆开成为散件。
所有木材先裁切成标准的宽度和厚度,木匠师傅画好墨线,每个匠人再拿锯子分别锯开,进一步打孔修边,往一起一组装就好了。
张诚甚至找村里的女人,用做鞋的袼褙裁剪成车辆各部位的形状,往木片上一放,用细炭条在边缘上描画一遍,就画成零件的形状。
小锯子按照这个轮廓锯下来就可以了。
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
这算是工业的萌芽吗?张诚看着这个小小的木车作坊。
泥叫儿给女人和孩子找到了农闲时的活计,蜜蜂的事业其实还没有开始,虽然有了契约,但是蜂箱的数量还远没到规模化生产的地步。
现在这个木车作坊,给了男丁们一个农闲时候的活计。
这一辆独轮车,供给大军要400个钱,卖给商行也要500个钱。
一个月150辆的产量,全下来就是六万五千钱。
几乎是没本钱的买卖。
木头直接从山上砍就行。
张诚眼看着附近的一小块山已经开始秃了,也有点发愁……这么下去,自己就是秦朝生态环境破坏者啊!
不行,咱还得种树。
砍一棵,种一棵!
张诚和村长商议,每次进山砍树,务必要在砍树的旁边,用原树的枝条在现场扦插一圈,并且浇一袋水,这样以后扦插的树枝就能长成大树。
免得周围都砍成秃山,让子孙后代没有树可用。
这当然不算是工业萌芽,这最多是一个手工业作坊。
但是这是交通工具的一次革命啊!
在这个时代,畜力其实远未发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