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事实动改不了,高明的篡改家也不会去否认事实。
他们明白,人们为何要做这些事,秉持着什么心态,这里才是自己运作的余地。
那么女人与朝臣交往,便是□□弄权[r9]——尤其婉儿与武三思二三事,必有不守妇道处;那些惠民的政绩,就是收买人心,而斜封、卖官鬻爵等罪名,一一定为作污点;最后,政变当夜婉儿拿着遗诏,是为向临淄王投诚,可见此人毫无政治道德。
太平呢,从则□□开始就好耍阴谋,“凶狡无比[r10]”
,又奢侈腐化。
最后的三年,处处逼迫李隆基这个正统继承人,最终落得死无葬身之地,实乃咎由自取。
从史书的字缝中,后人看出点点涂改痕迹,于是乎不由叹惋:皇庭金枝,万千宠爱,倾心一身。
繁华落尽,荒冢孤坟,空许太平一世。
相门浮萍,三番起落,知音几人?风尘散去,石刻丹青,留驻昭容几分。
[r11]在李隆基为《孝经》作疏时,在他肆意涂抹史书时,也许会想起姑母曾问他的话,然后哈哈大笑:能者居之,你我,谁更算能者?开元七年,皇帝亲下诏书,请张说“昭振风雅,光扬轨训”
,修撰国史。
当时张说还没有回到长安,于军中领命。
他曾经的政敌崔湜,在先天政变以后被流放岭南,路上收到御史传来敕令,逼令自杀。
张说致力于丑化崔湜,安上许多莫须有的罪名[r12],仅从那部分史书所写,就能闻见浓烈的酸味儿。
不过因此,他也重新受到皇帝的赏识。
开元九年,张说重任宰相,监修国史。
他想改掉史书中自己“两面派”
的形象,为此和史馆修撰吴兢大吵了一架,因而结下梁子[r13]。
吴兢受命于前朝,修史向来秉笔直书,坚决不同意涂改。
显然,为自己贴金的活计,不同于为皇帝捏造事实——没了领导的支持,这事最终也没办成。
吴兢这位耿直男儿,不屈服权贵,更不会允许玄宗篡改婉儿、太平等人的形象。
可惜,他与顶头上司张说大吵一架,顶多被穿穿小鞋。
但不听皇帝的话,就只有下岗,且不能再就业。
很快他以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被贬荆州司马,离开了京城。
吴兢舍不得原来的工作,随身保留所写史草,仍抱有青史留后世的执念。
只是事与愿违,这六十篇史草,还是被皇帝差人强行取回了。
[r14]在他全部的生命中,在历史千年的长河里,永远沉默无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