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大工业的发展吸纳了大量的外地劳动力,以及其他老工业基地来的技术工人和工程师也源源不断的抽调上来,给四九城的存量住房带来巨大的压力,四合院里拥挤不堪,一间房子里几代同堂的现象开始出现。
因为没有房子可以调剂,四合院里已经按照人口分配了几次,不可能再找出多余的房子了。
人们开始想其他的办法,在房间里打隔断就是当时为解决住房问题居民自发想出的办法。
四九城四合院里老房子的使用面积都很大,一般在15平方米左右,有的房子达到了20平方米。
于是聪明的居民开始在房子中间用砖垒一堵墙,这样一间房子就变成了两间房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房子虽然变小了,但多出了一间房,可以了却两对夫妻同住一室及异性大子女跟父母同住的尴尬。
此招一出,群起响应,除了那些本身就很小打了隔断没法住人的小房子,如四合院里的耳房、门房,其他大一点的房子几乎都打起了隔断,一间变成了两间、三间。
在北京东城区鼓楼西大街靠近鼓楼桥一个月亮门的四合院里,一间大北房居然被分成了四间房——从屋脊处砌一道墙将大北房一分为二,墙南边是南房,墙北边是北房。
再将南房和北房一分为二,这样就形成了四间房。
这样的格局一直延伸到后世仍保留着,里面住了四家,房子由一个房本变成了四个房本,也就变成了大杂院,一点也没有了四合院的美感。
当然这个改变的进程是循序渐进的,现在还没有达到那么疯狂的程度,整个四九城的人员还没有那么多,只达到第一阶段,还是在游说私房主上交房产阶段。
要么易立东他们几个也不可能找到一个废弃的四合院,虽然是残垣断壁的,但只要是房管局登记了,早晚有一天会启用的,毕竟以后得居住环境会更加的严峻。
易立东走到的18号的院门口,没有进去就在外面等着,看看有没有人进去或者出去,想着让人叫一下刘强自己就不进去了,毕竟人多嘴杂的。
等了大概有个十来分钟,幸好看到一个人从院子里走了出来,是一个年龄比较大的人,易立东赶紧走了上去问了一句:“大爷您好,刘强是住这个院子吗?”
“在这边,你进去吧,就在东院”
老大爷笑呵呵的说道。
“那什么您能帮忙叫一下吗?我就不进去了”
易立东不好意思的说道。
“那行,我正好没事,就当遛弯了,等着吧”
说完就转身又走进了院子里。
易立东赶紧说着谢谢。
易立东转身又在墙边等着。
没一会就18号院大门口传来了声音“谁这么不开眼在这个时候找我,我才刚睡着”
“刘哥,是我,过来”
易立东在墙边喊了一句。
:()都回到58年了,我还不能躺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