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班门弄斧不是不自量力,而是一种自信的表现。
在鲁班这一代宗师耀眼的光环下,普通人到他面前连想都不敢想,更遑论摆弄大斧了。
但不去班门弄斧,又怎么能认识自己的能力,又怎么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有许多人正因为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而只能碌碌无为一生。
但也有一些人由于自信心爆涨,敢于到鲁班门前弄大斧,而后更上了一层楼。
《晁补之传》中写道:“十七岁从文官到杭州,粹钱塘江山川风物之丽,著《七述》以谒州通判苏轼。
轼先欲有所赋,读之叹曰:‘吾可以阁笔矣!
’又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之道,必置于世。”
毛遂自荐也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毛遂是战国时赵国平原君的门客。
秦兵攻打赵国,平原君奉命到楚国求救,毛遂主动请缨与之同去。
到了楚国,平原君跟楚王谈了一上午都没有结果。
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答应春申君带兵去救赵国。
毛遂正由于有一种“班门弄斧”
的自信心,不但解救了赵国,也证明了自己。
而今许多事业上的成功之士,大多都是敢于在专家面前表现自己,证明自己,从而得到专家和领导的赏识,才使自己的事业如虎添翼。
班门弄斧也是一种学习之道。
到班门这种地方弄大斧,相信必能有所收获,这也是人生之大幸也。
况且“鲁班们”
也不是一种眼睛生在头顶上的生物,后辈敢到他面前弄“大斧”
,就是抱着向他请教的目的去的。
如果鲁班发现他的缺点,稍加指点,定能使弄斧人收获不小,下回就会弄得更好一些。
如果得到鲁班的承认,就说明弄斧人功夫有了长进。
如果把自己固步自封在自己小小的圈子中,从不向人请教,只是埋头读书,所得收获也是浅显的。
连儒家大师孔子也发出了类似的感慨:“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也只有乐于不断地向别人虚心学习,敢于向高人诚心学习,才能“青,取之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班门弄斧也不是人人都可以为之的。
一个胸无点墨的人到鲁班门前去弄大斧,那只能贻笑大方,如小丑一样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
到班门弄斧必须有真才实学,在事业上略有小成,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去班门弄斧的目的,获得学识的提高。
心灵智慧:人生有很多需要自信的时候,在那些时刻,不同的选择就代表了不同的未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