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幸福是一种心灵的感受。
幸福的心灵感受是自由的、愉快的,既不受欲念的纠缠,也没有尘嚣的压力,而在精神上得到满足。
虽然一个人对于幸福的感受并不完全局限于精神,但是用非法的手段攫取金钱、用阴谋诡计篡夺权力的人,即使在感官上得到暂时的享受,由于在精神上得不到自由,也是无法体味到幸福的真谛的。
什么样的人才配享有这种精神上的满足呢?那就是行为上至善的人。
这样的人总是按照自己的理性,自己内心的道德善,立足于社会的,因此他们所做的每件事,都符合至善的原则。
这个原则就是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和社会公德。
这样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委屈自己的心灵,使之遭到别人的非议和自己内心的谴责,所以必然是自由的、愉快的。
一个至善的人,以他的善行生活在人们中间,他不仅自己能感受到生活在幸福之中,而且这种幸福,必然也会得到公众的称赞。
幸福就是这样一种在精神上的和谐。
因此,幸福的实质就是给予。
既包括在物质上给人以帮助,也包括在精神上给人以激励。
仿佛蜜蜂与花朵,花朵将蜜汁给予蜜蜂,花朵得到了幸福;蜜蜂为花朵授粉,蜜蜂也得到了幸福。
当我们帮助了他人,道德的善也在我们心中注入了幸福。
幸福的最高境界是为社会、为祖国、为人类贡献我们包括生命在内的一切。
黄继光、雷锋、焦裕录、孔繁森,他们生前以他们的爱造福于他人,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在关键时刻,他们以宝贵的生命,使幸福这个概念得到升华,他们自己也在这升华中永垂不朽。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往往认为善行需要有金钱做支援,其实,它们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联系。
有钱的人捐助钜款是善行,而一个小学生拿出仅有的两角钱同样也是善行。
贫穷不是人生的目标,但财富决不能强求,而要用理性的行为去获得。
人对财富的奢望在大多数情况下总是和理性的准绳背道而驰的。
创造性的劳动、真纯的爱情、美满的家庭、赤诚的友谊、高尚的娱乐和健康的身体等等,都可能成为幸福的原因,但是离开了道德的善,这一切都只是虚妄,所以道德的善才是幸福的基石。
无论在什么时代,无论在人生的什么阶段,幸福和至善总是一对孪生兄弟。
只有因道德的善去追求幸福的,幸福才会伴随在他左右。
一分善,一分福,至善之人,幸福久矣!
幸福深处
一对青年男女双双步入婚姻的殿堂,甜蜜的爱情高潮过去之后,他们开始面对日益艰难的生计。
妻子整天为缺少财富而郁郁不乐,他们需要很多很多的钱,1万,10万,最好有100万。
可是他们的钱太少了,少得只够维持最基本的日常开支。
他的丈夫是个很乐观的人,他不断寻找机会开导妻子。
有一天,他们去医院看望一个朋友。
朋友说,他的病是累出来的,常常为了挣钱不吃饭不睡觉。
回到家里,丈夫就问妻子:“假如给你钱,但同时让你跟他一样躺在医院,你要不要?”
妻子想了想,说:“不要”
过了几天,他们去郊外散步,他们经过的路边有一栋漂亮的别墅,从别墅里走出来一对白发苍苍的老者。
丈夫又问妻子:“假如现在就让你住上这样的别墅,同时变得跟他们一样老,你原不愿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