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托尔斯泰微笑着,目送列车远去,又继续他的旅行了。
哲学箴言:在与别人交往的时候,能够做到遭人误解不但不恼、反而注意不伤害对方的面子的人,品德是高尚的。
尊重二字不可少
“程门立雪”
是一个和北宋著名哲学家程颐有关的故事。
宋朝的时候?熏有一位有学问的人?熏名叫杨时?熏他对老师十分尊重?熏一向虚心好学,在青少年时代,就非常用功。
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
当时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
杨时先是拜程颢为师,学到了不少知识。
4年后,程颢逝世了。
为了继续学习,他又拜程颐为师。
这时候,杨时已经48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
有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就要到来。
午饭后,杨时为了找老师请教一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一起去程颐家里。
守门的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便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
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大。
他们站在门外,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冽的寒气,冻得他们浑身发抖,他们仍旧站在门外等着。
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了,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叫他们进来。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一尺多深了。
杨时这种尊敬老师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
正由于他能够尊敬师长,虚心向老师求教,学业才进步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全国知名的学者。
四面八方的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老师,大家尊称他为“龟山先生”
。
这个故事发生在元丰四年(1081年),时程颐50岁,杨时48岁。
一个48岁,并在学业上已经有了不少建树,而且在社会上也有了一定的地位和声誉的人,竟然如此谦虚恭谨地向只比自己大两三岁的人拜师求道,也确实令人感动。
“程门立雪”
的故事能够流传下来,并且成为一个著名的典故,实在是有道理的。
有人认为,程颐在游、杨二人求教时打盹,其实不是睡觉,而是在“静养”
,在“闭目修道”
。
他是在做“功课”
,同时也用这种方式在暗暗地启发游、杨二人,也就是所谓“身教胜于言传”
。
这也许是一种猜测,但也有一些道理。
因为,二程思想受佛教,特别是禅宗的影响很明显。
而禅宗里一些高僧的传道,常常就是这样莫名其妙,他们常常不用语言文字,而用动作、形体或道具来启发求道者,像打哑谜似地让人去猜,去“悟”
。
慧可和尚向达摩请教的时候,达摩“面墙”
而不予“诲励”
,用的也是这种“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