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温碧璃挽着卢灿的胳膊,眼睛直冒小星星。
嘉妮也不自觉的往他身边靠靠,与有荣焉!
卢灿伸出三根手指,一一往下弯曲:“蓝!
我从画面的极致蓝色块,怀疑到克莱茵。”
“再结合这幅作品的风格……与北美的那种彻底摆脱欧美油画传统的抽象表现主义,还是有着很大区别,断定不是北美的抽象表现主义,这又辅证了我的判定。”
“最后,我结合克莱茵蓝……画幅所体现的风格特性……以及伊夫·克莱茵自身的绘画特点,不难得出,这幅画作的仿作对象,就是克莱茵。”
这句话,温碧璃和嘉妮听不懂,可剩余三人都是行内人,一点就透。
伊夫·克莱茵出生于1928年的法国尼斯,父亲搞形象艺术,母亲是抽象主义画家,因此,他自小就接受艺术熏陶,美术功底很扎实。
而当时的艺术界,马赛尔·杜尚的影响力极大,伊夫·克莱茵不可避免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因此,克莱茵的作品中,既有抽象主义的印记,又有杜尚的印象派痕迹,同时又有他自己对艺术的独特认知,这就造就他的早期画作中,既有对传统绘画技巧的小范围继承,又有对传统画作的叛逆性思考。
因此,他的绘画风格,与北美的抽象表现主义,有着相当大的区别——事实上,克莱茵的早期作品,接近抽象表现主义,晚期作品则是典型的“新现实主义”
!
这幅画的仿作者,显然也把握住克莱茵的这一特点,因而让这幅赝品蒙过不少鉴定师的眼睛。
至于卢灿所说的“克莱茵蓝”
,则是伊夫·克莱茵艺术成熟期的另一大特点——对极致纯净的蓝色,展开狂热的研究,以及将这种蓝色,大面积运用到绘画和雕塑中的疯狂表现。
一直到1958年,他才真正探索出满意的蓝色,即用合成树脂混合蓝色色料而得到的高贵而静穆的“克莱因蓝”
。
在后世的诸多电脑调色中,“克莱茵蓝”
和“莫奈的灰”
,被誉为“两大极色”
——克莱茵蓝是极致的蓝,莫奈的灰是纯度极低的柔和的灰。
网络语言中常用“克莱茵蓝加莫奈的灰”
一词,来寓意“你的温柔纯粹(极致),却又让人感到无比柔和、舒适。”
卢灿真正能辨认出这幅画作的风格,其实还是得益于他对克莱茵蓝的理解和认知,要比现在的鉴定师更深刻——那条“类似鱼”
的底部蓝色色块,已经接近克莱茵蓝的表现,让他在层层淘汰诸多名家之后,终于放开思维,联想到法国的克莱茵,并最终鉴定出正确答案。
有些侥幸!
只是……最终答案,让他自己也有些吃惊——这幅画,竟然是伪作!
至于他是怎么识破这幅油画为赝品?
卢卡斯、杰尔斯甚至何塞,都想知道,只是……另一边正在鉴定,这会问,不太合适。
没见戈登都没有询问吗?
这中间,又牵扯到卢灿与戈登两人之间的再一次较量,卢卡斯等人,自然不好插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