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环球影业的收购,从商业角度来分析,并不难。
它的股份一直相对较为集中。
创始人是德裔美国人卡尔·莱默尔1906年,莱默尔在芝加哥,从经营5分钱一张票的镍币影院开始入行,其经历与华纳影业创始人如出一辙。
由于爱迪生公司几乎垄断所有放映设备的专利权,以至于所有影院都在为爱迪生打工。
像其他同行一样,莱默尔将目光投向影视行业上游,成立一家名叫“独立运动影业”
的公司,也就是环球影业的前身。
莱默尔是当时第一个提出“造星”
概念的电影厂,也因此,吸引不少演员加盟,譬如第一代美国甜心——玛丽·皮尔福德。
莱默尔的电影公司,迅速做大。
1912年,他将公司搬到阳光充足利于拍摄且工资低廉的西部,也就是洛杉矶地区,并在好莱坞投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制片厂,又收购几家小型电影公司,正式更名“环球影业”
。
莱默尔及儿子小莱默尔,执掌环球影业二十四年,拍摄过《西线无战事》《百老汇》《爵士之王》等著名影片,奠定环球影业八大电影公司的坚实地位。
1936年,受经济大萧条的影响,小莱默尔不得不将环球影业,转售给英国投资商阿瑟·兰克。
英国人谨小慎微,以小成本的恐怖片和怪兽片为主,环球影业过着不咸不淡的日子。
五六十年代,电视的兴起,全面冲击电影行业,环球影业的日子顿时困难起来。
阿瑟·兰克想要重回伦敦发展,将环球影业以11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美国音乐公司。
美国音乐公司入主环球影业之后,进行深度资产重组,以原来的纪录片部门为基础,组建环球电视节目公司;以环球影视制片厂的拍摄基地为基础,重组环球影城,也成为单独子公司;另外还将环球音乐公司独立出来,成为美国音乐公司的子公司;还有院线公司,纸媒公司,都单独出来……
一番操作下来,环球影视公司升级为环球国际集团。
美国音乐公司这么干,除了精兵简政外,各负其责外,更重要的事利用各家独立子公司来稀释其他股东的股份——成为环球集团后,美国音乐公司几乎成为所有子公司的控股股东。
美国音乐公司的主业在电视和广播上面,为了给广播和有线电视事业筹集更多的资金,最近两年,他们一度表示,可以出售环球国际集团——原则上,只要美国音乐公司同意出售,这桩收购案就不存在太大的问题。
这也是松下和高盛认为这次收购困难不大的主要依据。
但现实给了他们一记耳光。
美国音乐公司确实表示可以商谈,但美国的民众和报纸,舆情激愤。
消息传出后,多个地方出现静坐、示威等活动,连带着美国音乐公司的股价都出现剧烈震荡。
更有议员站出来表示,环球影业已是美国文化的象征之一,不可能也不应该出售给外资!
高盛和松下的人,头疼着呢。
这事与卢灿无关。
尽管卢系资本以及赫斯特报业集团,一共拿下27%的收购额度,其中赫斯特报业集团8%,纵横影业8%,时尚集团6%,松林制片厂5%,总计投资份额也不算少,但由于松下集团在之前的洽谈中,始终坚持由他们主导项目收购。
所以,卢灿懒得关心他不愿意关注,可有人着急,譬如陈钦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