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电极表面涂层材料——氟化锂。
之所以说是屎上雕,原因是陈默发现一件尴尬的事。
常规电极材料无法束缚气态离子,所以系统给出的方案是合成多孔石墨烯-金属有机框架(mof)复合电极。
要搞mof复合电极,这就需要微米级级别的注塑设备。
这个远途的电池实验室,压根没有配备这样的高精度的注塑设备啊!
所以陈默只能用激光切片机+化学蚀刻的土办法,制造出了符合系统资料要求,但.犹如屎一样的粗糙mof复合电极框架,有些不堪入眼。
只不过许明远那个“屎”
是真没一点“金子”
,陈默这个像是“屎”
一样的东西,的确是“金子”
做的。
然后,陈默封装之前开始“屎上雕”
,往mof复合电极框架里,填充中转物锂聚合物。
最后一步封装之前,加入催化剂,齐活了.
人类能源史上第一块气态锂电池的诞生现场,毫无传奇色彩可言。
陈默也不是那种会居功自傲的人,这黑科技一般的气态锂电池都是系统的功劳,顶多他就是复刻了研发流程而已,没什么好激动的。
不过,就像第一朵从寒武纪海底浮起的海绵,第一粒撞开石缝的种子,第一团在原始人手中诞生的火焰。
在这个平平无奇的上午,在充斥着焦糊味锂粉味和淡淡露水的实验室里,人类终于握住了那把打开全新能源时代的粗糙钥匙。
它此时其貌不扬,声名不显,甚至稍显粗糙,却注定要在人类能源史留下属于自己的一笔。
陈默只是个学材料的,对工业设计一类的一窍不通。
所以他制造出的第一块气态锂电池原型,堪称工业美学史上的灾难现场。
激光切片的电极框架边缘挂着毛刺,封装起来,就成了小鼓包。
化学蚀刻在电池中心留下的大小不一凹陷,就像月球表面。
锂聚合物填充时,保护电极的胶状物封装的时候,溢出一部分在外壳上凝成不规则的疙瘩。
远远看着这块电池,就能感觉到当量不小。
但当陈默把它放进检测设备时,屏幕上跳动的充电曲线却像精密计算过的,每一个峰值都精准踩在系统方案预期的节点上,没有过大的误差。
这不是一块标准的800mah的电池,由于设备精度的原因,一块手机电池能量密度在820mah左右。
5秒…300mah。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