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但什么?”
柳明侦眼睛瞬间亮起,自动忽略了他刻意拉长的尾音,手指飞舞,在笔记本码字记录。
“但这只是离子方面的特性.”
陈默小手一摊:“材料构性就像开锁,每个变量都是一把钥匙,我只能告诉你锁在门的哪儿,钥匙是哪把还得你自己试。”
他瞥见柳明侦微微下垂的嘴角,又补充道:“不过你能想到把迁移率和材料结合,已经比99%的人超前了。”
你们这些天才的世界我不懂,这就非得发《自然》吗?
合着我《北美科学院院报》被开除sci了吗?
不过,陈默这番鼓励倒是有些效果。
柳明侦挺直腰板:“行!
等我数据跑出来,第一个请您当论文二作!”
看样子这位天才还不服呢!
柳明侦这架势,是非要搞出点重大突破发《自然》不可。
不过,想想自己身上莫名其妙的就要多四五篇含金量很高的《科学》或者《自然》的二作sci,这还有点小兴奋是怎么回事。
这可不是陈默靠父辈蒙阴蹭来的sci,全是他“指点”
人家之后,非要给的二作。
要说含金量最高的,那自然是江教授正在撰写的《论证超临界流体中离子传输机制的跨尺度解析--陈默-施密特模型的理论构建与实验验证》。
主标题(突出发现)+副标题:(方法论)=《科学》标题的匹配度。
至于其中模型命名方式,陈默作为应用科学家在前,施密特作为理论科学家在后,这是科研界的通用命名规则。
江教授这位58岁的老院士,这一周可都没出过实验室,一直在完善他的论文。
现在的院士还是终生制,其实江教授已经不需要用《科学》这种顶级的sci来堆砌声望,证明自己了。
二十年前,施密特带着学界铺天盖地的质疑黯然离世,那种科研者感同身受的遗憾,就像根刺深深扎在江教授心里。
后世重生意难平的小说有很多的受众,科研者自然也有自己的意难平。
二十年后的今天,气态锂电池的出现,足以证明施密特的超临界理论。
作为理想主义的“殉道者”
,江教授铁了心要为这位曾经饱受质疑,却照亮材料科学前路的施密特正名。
当然了,江教授的言外之意,其实也不忘跟老外炫耀一下。
你看你们当初把自己天才科学家的理论当科幻空想,而我们这边的天才都做出实物来咯。
这就跟家长喜欢炫耀自家崽出息了一样,都是出于对后辈的爱护。
陈默离开深城国家新能源重点实验室的时候,除了一千多块手机气态锂电池,还预约了五篇sci的二作。
这其中不乏《科学》、《自然》这样的顶刊sci,也算是小小弥补了一下,他前世没有坚定走学术方面路子的遗憾了。
至于这辈子,再说吧!
(本章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