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1
20世纪80年代,我听过很多人讲过“带血的钞票”
这件事,版本众多,说法不一,主线却差不多,都是讲两个朋友——某甲和某乙,合伙到外地做生意。
当时改革开放不久,有生意头脑的人并不多,做买卖的只要肯吃苦,大多可以赚到钱,就算在市场卖服装练摊儿,弄好了一天也能挣个千儿八百。
这俩人起早贪黑,从年头忙到年尾,老话说天道酬勤,再加上二人运气不错,临近年关一拢账,钱是真没少挣。
等到回家的时候,二人把辛苦一年赚来的钞票全装在一个提包里,准备回到家二一添作五一人分一半。
不料某甲见财起意,不想跟某乙平分这笔钱,于是在路上找个偏僻所在,乘某乙不备将其杀害,又残忍地将尸体大卸八块,分别掩埋到各处,然后拎着提包,独自踏上归途。
途中一晚,某甲住到一家小旅店里,关上房门数钱,本以为这件事做得神不知鬼不觉,前前后后天衣无缝,却发现某乙的鲜血进了提包。
那一提包纱票都是十元面值的,当时最大的面值就是十元,俗称“大团结”
,正面青灰色,图案是工农兵和全国各族人民,背面粉红色,图案是天如城楼,所有这些钞票都被鲜血浸透了,洗不掉又舍不得扔。
某甲望着带血的钞票,心里头七上八下,脊梁背上一阵阵发冷。
随后这一路都不太平,接二连三发生了不少怪事。
等某甲回到家中,无意当中一照镜子,居然看到全身是血的某乙站在他背后死死地盯着他。
原来是某乙死后阴魂不散,—路跟到家中……
一般讲到这个地方,听者基本上已经听得入神了,正是又惧怕又想接着听的时候,讲述者突然抬高嗓门儿,做出厉鬼掐人脖子的动作,能把人吓一大跳,屡试不爽。
据传还真有人因为听这个故事,被吓得心脏骤停致死,也许这就是所谓的“人吓人,吓死人”
。
“带血的钞票”
来源于真实事件,报纸上有过新闻报道。
当时有很多人到广州进货,蛤蟆镜、喇叭裤、港衫、旅游鞋、双卡录音机、流行歌曲磁带之类的,带回来绝不用发愁销路,不少个体户坐火车往返做生意,从南方进货到北方赚钱,进货时全都是现金交易。
那时候银行储蓄所没有现在这么方便,无法实现通存通兑,更没有什么借记卡、信用卡之类,出门在外都是带现金,有人怕丢,就在内裤上缝个口袋,把钱装在里面。
个体户去外地进货,怎么说也得带个几千块钱,只能用报纸包好,放到提包里拎着,走路时包不离身,睡觉时拿包当枕头。
当时有两个合伙做这种买卖的人,赚了—大笔钱,其中一个图财把合伙人杀了,分尸藏匿之后,独自带上侵吞的钞票从广州回家。
此人并非惯犯,作案心虚,整天提心吊胆,总以为有鬼跟着自已,最后承受不住心理压力,到公安机关自首了。
此事成了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玄乎,从个体户发家致富的反面典型,变成了一个专门吓唬人的段子。
其实这个故事还说明一个道理,几个人一起做事,本来都约定好了,但结果有人偏偏不按规矩出牌,这样的人纵然一时占了便宜,将来也得倒霉。
用句老话说,就是“天理昭昭,报应不爽”
。
我第一次听这段“带血的钞票”
,还是听我表哥讲的。
表哥这个人,我不止一次说过他,上学的时候除了学习不好什么都好,长大了除了不会挣钱什么都会。
之所以提起这个话头,是想说以前一到放暑假的时候,表哥就带我一起玩,他是我们那一片的孩子王,在众多小孩、半大小孩中一呼百应,别人不会玩的他会,别人不敢玩的他敢,上野地里逮蛇、下臭河沟子摸鱼、做弹弓子打家雀儿、占茅坑蹲老头,连猴屁股也得多把手,简直淘出了圈儿。
那阵子他经常带我去一个姓赵的老头家里玩,据说这个老爷子挺厉害,周围相识的人都尊称他“赵工”
。
我和表哥也跟着这么称呼,而不像寻常那样叫“大爷”
。
在那个年代,成年人彼此互称“同志”
,“先生”
这个词几乎被废止了,一般的尊称是“师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