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摄制组有特供的食物,其实也是中方提供的,按专家级别待遇,不仅有面包、香肠、罐头,还有昂贵的鱼子酱,以及味道美得让人心醉的葡萄酒,五花八门摆了一地。
导演格罗莫夫甩开腮帮子一通胡吃海塞,一手搂着助理娜佳,一手抱着酒瓶子连喝带唱,如同在庆祝节日一般。
契卡似乎喝惯了烈酒,对葡萄酒不感兴趣,仍是自顾自喝着伏特加,目光呆滞眼神儿发直,冷不丁吱哇乱叫两声,也不怎么吃东西。
向导大腮帮子和售卫员小陈、翻译赵工三个人—声不响地坐在旁边,端着水壶啃干粮。
赵工隔着篝火远远看见格罗莫夫搂着娜佳,心里挺不是滋味。
娜佳正巧也看了赵工一眼,四目相对。
娜佳冲他微微一笑,表情有点复杂。
赵工的心情更复杂了,干脆把目光投向别处,来了个眼不见心不烦。
几个人一直闹到后半夜,摄影师契卡仍觉得不够尽兴,独自走到河边捉了两条鱼,用树枝穿起来,架在火上翻烤。
导演格罗莫夫上前要了一条,跟契卡边吃边喝,不—会儿就喝多了,倒在帐篷中闷头大睡,鼾声如雷,传出去很远很远。
赵工看见娜佳往边上挪了挪,缩在帐蓬的—角睡觉,他的心里平静了一些。
烤鱼的香味飘出老远,小陈见苏联人吃得津津有味,不免跟着嘴馋,看了看手中难以下咽的干粮,提议也去河边抓几条鱼烤了吃。
赵工想起大腮帮子说过,这个山沟里的水不能喝,水里也没有鱼,后来才从别处挖出了水源,契卡抓鱼的河流,应当是后者。
刚刚契卡抓鱼回来时,他特地到近前看了看,这两条鱼的模样很是奇怪,双眼灰白陷于皮下,浑身长满倒刺,背鳍又黑又长,嘴里全是尖牙。
赵工没见过形貌如此狰狩的怪鱼,不禁啧啧称奇,深山老林里确实无奇不有,连鱼都长得这么怪。
他认为是自己孤陋寡闻,回过头问大腮帮子这是什么鱼,这个鱼能吃吗。
这山里没有大腮帮子不知道的事,他从远处瞟上一眼就下了断言,告诉赵工和小陈,这种鱼个头大、样子凶,只有老爷岭、挑灶沟一带的水里才有,相传是被关东军杀害之人的亡魂所变,长得又丑又凶,当地无人敢吃,不知道是啥滋味。
小陈闻言吃惊不小,想过去告诉苏联老大哥这种鱼不能吃。
赵工认为没有必要,迷信的传说怎么能当真,或许这是还没被人发现过的古老鱼类。
大腮帮子看小陈实在眼馋,就跟他说:“那啥,我给你整个临时指导员来。”
小陈忙转头往周围看:“指导员来了?”
大腮帮子却从背囊中掏出一块鹿肉脯,是他带了备用的,按山中猎人古法所制,生肉用树蜜浸透风干,撕开分给赵工和小陈吃。
赵工一吃觉得真是好,入口细嫩,干而不柴,罐头比不了,可也纳上闷儿了,问大腮帮子:“连队指导员给送来的肉脯?怎么没见人呢?”
大腮帮子哈哈一笑,他说:“指导员在连队里的主要任务是指导思想、鼓舞战士们的斗志,以往在战争年代有句话——好伙食顶得上半个指导员,那不就是临时指导员吗?”
三个人一说一笑,就把晚饭吃完了。
转过天来急于赶路,赵工就把挑灶沟怪鱼一事忘在了脑后,当时他完全没意识到这个发现有多么重要!
5
第二天天气不好,乌云厚重、闷雷滚滚,看起来要下—场马蔺筒子雨。
导演格罗莫夫为了赶时间,不肯在挑灶沟继续停留,催促众人收拾好行囊,尽快出发。
大腮帮子担心万一下起暴雨,不仅山路不好走,摄影器材也得让雨淋坏了,坚持要再等等。
不过格罗莫夫打定了主意,别人再怎么劝也没用,赵工见二人各有各的道理相持不下,为了顾全大局只好去做大腮帮子的工作。
大腮帮子一直对识文断字的老赵高看一眼,拒绝不了赵工恳切的请求,只得带上小分队继续赶路。
半路上果然下起了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树林子里找不到避雨的地方,想停也停不下来。
大腮帮子憋了一肚子火儿,深一脚浅一脚在前面带路,走到泥深的地方一脚踩进去直没小腿肚子,脚拔出来了鞋还在里头,又得半蹲下身子把鞋掏出来。
其余五个人不敢乱走,小心翼翼排成一排,沿着他踩过的足迹冒雨行进。
一行入冒雨走了小半天,终于翻过林海覆盖的大山,视野豁然开阔,一望无际的荒原尽收眼底,与深山老林相比,另有一番景象。
老爷岭猛虎山要塞是一片规模巨大的防御堡垒群,山底有多处残存的关东军地堡,均为钢筋水泥烧筑,各个堡垒的入口全是铁门,不仅厚重还带有防爆夹层,且经过特殊设计,所有的门都向里倾斜,可以利用重力自动闭合。
墙壁中除了机枪射击孔,还嵌有通话用的铁管。
关东军在此驻守之时,想让里而的人开门,必须先从铁管向内喊话,对上暗号,守军才会把门打开,可见当年关东军的防御体系是多么严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