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三十号下午一放学,赵诗华就扛着个大背包冲去长途汽车站,结果却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虽然抢到了立马出发的车票,却因为假期回乡的车流量太大,她在高速公路上堵了六七个小时都不止,回到家已经是深夜一点多了。
尽管又累又困得连眼皮都撑不开,但一打开门扑面而来的熟悉感还是令她感到安心,仿佛时空跳跃一般联结了从小学到当下在家里的每分每秒,而中间在校园的时光则通通被剪切掉。
奶奶还是那么精神矍铄,妈妈还是那么勤快干练,爸爸还是那么地……不靠谱,仍旧天天做着发财梦,有事没事买张彩票,抓住一个刚学过货币、市场、价格等概念的高中生就大谈特谈股市基金,还让赵诗华以后当他手下的财政顾问,妄想开拓一番新事业。
还好家里的钱不在爸爸手里,要不然以他的折腾劲儿,肯定是搞到破产才甘心。
因此他也只是“夜里思量千条路,清早起来依旧磨豆腐”
,他们家不做豆腐,倒是腌面还是一如既往地好吃地道。
长假七天她基本都窝在家里,活动范围不超过以家为圆心的方圆百米。
白天在家里写作业,中午和晚上会下楼去店里帮帮忙,毕竟正逢黄金周,出游或返乡的人也多了起来。
赵诗华小时候还会碍于面子问题,不愿意来帮忙,怕有同班同学经过,自己被认出来而觉得丢脸,尤其是因为那时候的小学是属于街道社区的学校,大家基本都住在同一个片区。
她也不是没有上演过“三过家门而不入”
的戏码,那次是跟几个朋友出去逛街,经过店门口时,她故意撇过头,没进去打招呼。
后来看了一部《武林外传》,赵诗华时不时代入到莫小贝的视角,又因为开餐馆和开客栈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她才转而认为食肆掌柜的小女这个身份也不错,逐渐解开了心结。
再后来升上初中,反而由于从没有认识的人光顾过,她就更不在意了。
爸妈当然乐于见到店里头来了个免费的帮工,妈妈虽然嘴上念叨着“回家学习去,大人的事不用你帮忙”
,却也没有真正把她赶回去过。
可是当她到了第五天还照样套着件大号T恤、趿拉着一双人字拖出现,几乎快跟街上卖菜的大妈形象重叠时,妈妈终于不再关心她的学习,而是操心起她的社交活动:“整天窝在家里干什么?找个同学出去玩啊!”
她并非不想,而是不能。
赵诗华上初中时就没什么交心的朋友,更别提毕业后保持联系,因此并未收到任何同学会的邀请。
这种情形其实从初一那年的寒假就开始了,当时班里并没有人约她出来玩,赵诗华还以为大家都乖乖地待在家里过年,开了学才知道其实别人隔三岔五地见面,只是没邀请她而已。
得知自己被排除在外的那种感觉,既像是掉入了万年冰窖,又像是被一团火灼烧着,让她根本无所适从。
赵诗华被人从山顶一脚踢下山崖,在谷底想破了脑袋也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那种不明不白的冷落甚至是抛弃,令她一个人长久地陷入自我怀疑的深渊,如同一头被隐形的绳索所捆绑的困兽。
短短几个月,赵诗华就从一个活蹦乱跳的小孩变成了沉默寡言的少女。
那时姐姐已经离家去上大学,家里人只以为她是学习压力大,再加上每天都起早贪黑的,便不曾过问太多。
她想找个人倾诉也遍寻不着,至于小学时的好朋友,也都因已各自融入了新的圈子而渐渐疏于联络。
她试过打电话给王子童,却在听到对方兴高采烈地描述新学校时,怎么也开不了口诉说自己的困境,只能打哈哈地敷衍过去,最后怏怏地挂断。
赵诗华因而特别羡慕屏幕里那些一起长大的小伙伴,小时候能够无所顾忌地嬉戏玩闹,长大后还可以天各一方地互相关照。
然而到了现在这个年纪,“友谊地久天长”
慢慢就变得跟圣诞老人的礼物一样地不可信。
赵诗华叹口气关掉电视机,回到房间里继续写作业。
她翻开政治书,手指拂过上面密密麻麻的笔记,脑海中忽然蹦出邵一夫当时抱着这本书不放手的夸张动作,吓得赵诗华赶紧摇摇头。
尽管他算是除了亲人外自己认识得最久的人之一,但是这种青梅竹马就算额外再赠送个超级大礼包她也不会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