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感谢回复。
我们是‘新希望’避难所,原有127人,现存活89人。
我们有医生和工程师,缺乏能源技术和食品加工设备。
你们能提供什么?”
凌霜和杨宁交换了一个眼神。
对方直接提出需求,这看起来像是真实的幸存者团体,但也可能是精心设计的诱饵。
“我们需要验证你们的真实性,”
凌霜回复,“请描述最近一周的气候变化特征。”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只有真正经历极端环境的人才能准确描述细节。
对方很快给出了详细回答,包括温度波动模式、降雪特点、甚至大气压力的异常变化——所有这些数据都与凌霜的记录吻合。
“他们应该是真实的,”
杨宁判断,“这些细节很难伪造。”
凌霜点头同意,但仍保持警惕。
她决定采取下一步:“我们可以提供能源技术方案和食品保存技术,交换医疗物资和外部信息。
如何安全交易?”
这次对方回复较慢,似乎在进行内部讨论。
最终他们提出一个方案:在两地之间的一个中立点进行物资交换,具体地点由凌霜指定,但要求双方人数不超过三人,且全程保持安全距离。
“这个方案相对公平,”
杨宁评价道,“但风险依然存在。”
凌霜沉思良久。
直接接触外部幸存者是她一直避免的风险,但潜在的收益也不可忽视——医疗物资,特别是抗生素和慢性病药物,是他们的储备中相对薄弱的部分。
更重要的是,外部信息可能揭示极寒是否会结束,或者这是否将成为地球的新常态。
“我们需要准备一个周全的计划,”
凌霜最终决定,“但不是现在。
先继续通讯几天,收集更多信息。”
在接下来的通讯中,他们了解到更多关于外部世界的情况:政府组织已基本崩溃,幸存者形成各种规模的团体;极端低温全球性持续,没有缓解迹象;部分地区报告有组织暴力团体活动,抢夺资源...
这些信息既令人沮丧又具有价值。
凌霜意识到,他们的仓库之所以能保持安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位置的隐蔽性和早期准备的充分性。
寒潮第一百天,凌霜在日志中详细记录了与外部接触的每一个细节:
“极寒持续100天。
与外部幸存者团体‘新希望’建立初步联系。
信息表明外界秩序崩溃,但文明火种尚未完全熄灭。
考虑有限度交易的可能性,但安全仍是首要考量。
杨宁的合作价值进一步证实。
可乐对每次通讯活动表现出特殊关注,似乎能感知信号传输(?)需进一步观察。
决定继续通讯一周,如无不妥,将尝试小规模物资交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