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这一夜,整个大夏没有一丝睡意。
街头的烟花自发燃放,网络的热搜接连爆炸,无数人心中第一次产生了这样强烈的信念:
我们的科技,不再只是追赶,而是要引领人类迈向星辰大海。
小黄鸭科技总部的研发大楼,夜己深,却依旧灯火通明。
星启二阶段发布会刚刚结束,外界的狂欢与轰动还在持续,可会议室里却弥漫着一股紧张而亢奋的气息。
伍思辰带着核心团队,己经开始着手讨论接下来的技术细节。
巨大的屏幕上,分列出两张蓝图:
一边是“可回收重型火箭”
,另一边是“星启星网卫星集群”
。
伍思辰站在屏幕前,目光锐利:“同志们,发布会只是宣言。
真正的战斗,从现在开始。
火箭,星网——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工程。
我们要用行动,证明大夏不仅能造CPU,还能掌控太空。”
话音落下,整个会议室立刻炸开了锅。
航天组负责人率先开口,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激情:“伍总,重型火箭的载荷目标是几百吨,这意味着我们要突破比现有全球火箭高出一个量级的推力!
发动机必须采用全新的燃料体系和模块化设计,否则连升空都做不到。”
另一位工程师立刻接话:“不仅是推力!
可回收系统也是巨大的挑战。
我们要让这么庞大的身躯二次降落,必须解决姿态控制、再入减速、精准回收……这是航天史上最复杂的控制难题!”
“还有材料问题!”
材料组的专家皱着眉,“几百吨级的火箭,传统合金强度和耐热己经不足。
我们需要开发新一代超高强度合金,甚至要探索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大规模应用。”
短短几分钟,就抛出了十几个致命难点。
卫星与网络组同样不甘示弱。
“数万颗卫星构成星网,首先就是制造与发射效率的问题。
我们必须开发高度标准化、低成本的卫星单元,否则发射成本根本承担不起。”
“对,组网算法也是个大难题!
数万颗卫星在轨运行,需要实时通信、自动避障、智能分配带宽。
这比任何一个地面互联网都复杂十倍!”
“别忘了,卫星寿命和能量补给。
我们要么在设计上突破长寿命电池,要么开发轨道补能技术,否则大规模星网会变成一片‘太空垃圾’。”
一时间,会议室内的声音此起彼伏,仿佛无数颗子弹同时倾泻在桌面上。
面对一连串问题,有些年轻成员开始露出担忧。
“这些难度太大了吧……火箭和星网加起来,是整个地球几十年没完成的工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