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每年二月到五月收成时,青黄不接。
耕牛昂贵,从立国之初的一万文钱,涨到了八万文钱。
也就是从差不多十贯,涨到了八十贯。
朝廷为了平抑耕牛价钱,投放了一批官牛。
实在买不起牛的百姓,可以以极低的价钱赁官牛耕种地。
或者从官府购买耕牛,价钱是市坊的一半不到,约莫四十贯左右。
官府为了百姓度过青黄不接的日子,以及百姓能有钱买耕牛,以四成利借贷给百姓,待粮食收成之后再偿还。
当时的坊间借贷,在三倍息左右,官府的借贷利息,的确便宜,称得上利民的举措。
陇右道的耕牛价钱居高不下,百姓借到手的实际利,在十成左右。
也就是说借十贯钱,本来只需还十四贯,实际上,要还二十贯。
百姓还不起,家中值钱的家当,粮食都被拿去抵了债,最后落得家徒四壁,一堆欠债。
没钱没粮,为了活下去,便继续借贷。
如此恶性循环下去,有些人的欠条,竟然已经到了二十年之后。
官府放出的贷,的确是四成。
为何到了百姓的手上,却变成了一倍不止?
因为官府借贷的钱,皆被地方豪绅借了去,他们再转手放给百姓,以及作为民间借贷。
转手之间拆借,便翻番获利。
陇右道大乱,掌管四司的监司最后查明,宁礼干并未在从中得到什么好处,结交巴结他的那群人,居心不良,掏空了常平仓,让陇右道满目疮痍。
宁礼干被罢官,回到了江州府老宅。
宁礼坤因为他,被罚俸三年,在都察院五年不得升迁。
宁氏的儿孙们,难免再出一个宁礼干那样的官员。
发现宁九当年苗头不对,宁礼坤发狠,将他逐出了族。
陇右道元气大伤,至今仍然穷困不堪。
后来朝廷取消了官府借贷,耕牛的价钱,一直居高不下,如今约莫在五十贯左右。
至于纳妾,世间男人皆如此。
世家大族府中养戏班,文人士子吃酒狎妓乃是雅事。
崔老夫人到老了,反倒变得不可理喻,几十年前的事,竟然还记得,到这时翻起了旧帐。
鄙夷宁悟晖才能不足,靠着他才出仕为官。
在愤怒中,宁礼坤突然想到了陇右道,他忍不住心慌意乱。
宁毓承与崔老夫人的话,在他耳边不断回荡。
「宁氏族人,该有自己的志向。
」
「明明堂办算学工学,让其名副其实,成为宁氏真正的族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