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张翰下定决心,随即收好致仕奏疏,重新铺好宣纸开始书写起来。
李幼滋不是奏请皇帝“夺情”
吗?他就要公开反对“夺情”
,送张居正回乡丁忧。
万事开头难,张翰深知,若不是李幼滋希望通过这份奏疏,让张居正成功留京后给他带来莫大的好处,他是绝对不敢当这个第一人的。
而反对张居正留京守制也是一样,第一个上疏反对的人,也必须有大毅力,否则也不会走出这一步。
他张翰现在的情况,自然没什么好犹豫的,干就是了。
不是他张翰送走张居正,就是张居正送走他。
叫管家磨墨,张翰就开始筹划这篇奏疏,第一个反对“夺情”
之人,就由他张翰来做。
想来那些自诩为清流之人,也必然会忍不住,跟着他开炮。
看似在张居正治理下,大明朝廷风平浪静,条理清晰,实际上却是朝堂早就已经因为新政而分成两派。
两个政治集团的博弈,张居正作为大明朝廷的宰相,他的权力和影响力在朝廷内部是非常大的。
其中一个政治集团,自然是依附于他的人,而另一个则是因他的改革措施和强势的作风引起了一些官员的不满和反对,逐渐聚拢在一起的。
这些官员势必会利用张居正“夺情”
事件作为攻击他的机会,试图削弱他的权力和地位。
张居正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树敌太多,不知道自己早已危机四伏。
不管是考成法还是清丈田地,其实都是得罪人的事儿,几乎可以说除了那些有求于他的人,所有大明官员其实都是站在他的对立面。
一个破坏规则的人,一个损害既得利益集团利益的人,一个前所未有的独裁者,让那些官员们坐立难安,欲除之而后快的心与日俱增。
终于碰到“夺情”
这么一个难得的机会,这个导火索自然一点就着。
今夜,注定许多京官都彻夜未眠,在思考着此事的后续发展,思考自己该怎么做才能获得最大的利益。
第二天上午,御史曾士楚和给事中陈三谟上奏赞成李幼滋的奏疏,请求皇帝“夺情”
的消息就传遍了在京各衙门。
再次火上浇油,让“夺情”
事件在此时的热度达到高潮。
其实,就在昨晚,两宫太后和小皇帝就在慈庆宫看到了李幼滋的奏疏。
李太后这次没有说话,而是陈太后在询问小皇帝朱翊钧的想法。
虽未成年,但小皇帝已经十五岁,其实这个年龄在民间都可以娶妻生子,算是长大了。
这两天,冯保在朱翊钧耳边自然是说了许多张居正的好话,特别是嘉靖朝以来因为朝廷受制于财政之事,又说张居正殚精竭虑,终于让朝廷财政有所缓解。
总之,就是让小皇帝相信,张居正正在做的事儿,都有利于他将来接掌大权,到手的是一个富足的江山。
于是这次,小皇帝自己再次表达了和上一次一样的态度。
“既然如此,皇帝就在奏疏上批红吧,不准丁忧,让他留京守制。”
这次,陈太后接受了百官的呼吁,下定了决心,“夺情”
。
而此时的张翰还在家里琢磨自己的奏疏,夺情不是小事儿,不可能一道旨意就决定张居正的未来。
和致仕奏疏一样,除非特例,都会三请三辞。
张翰自然要让事件尽情发酵,然后他再抛出反对夺情的奏疏,炸他个人仰马翻。
书房里,张翰还在雕琢奏疏,门外管家求见。
“什么事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