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不知道真正历史上是什么原因,因为电视剧这个世界经过改编了,反正以现在的所有线索来分析。
真正死在土木堡的人并不多,加上前期驸马都尉带去的人应该只有5万人。
朱祁镇当初是因为得知宋瑛和总兵朱冕战死的消息才着急带兵去的。
宋瑛是开国功臣西宁侯宋晟的儿子,也是咸宁公主的丈夫,是朱棣的女婿!
朱冕是山东兖州府人(今临沂),其父亲在靖难的时候因为军功,被朱棣封为武进伯。
朱冕是在十年前袭爵五进伯的,这两人都不是庸才,对于军事非常精通。
竟然突然就死在了大同,唯独石亨逃出来了!
摆在刘长青面前的是一大堆的奏折和文件,他冷哼一声“六月十七日才刚刚把这两位勋贵派过去,七月十五日就死了,唯一活的这个还是你们西北的人!”
他又拿起一份奏折,上面赫然是石亨奏请朱祁镇效仿汉唐制度恢复保举制的内容。
保举制是什么,是地方门阀世家大族,控制朝堂的手段。
时间一久朝堂上都是他们的人了,他从汉朝就想消灭那些世家门阀,自然知道这其中的利害。
顺着这一点,他忽然想到,于谦也是保举制的拥护者,他吩咐道“把所有奏请恢复保举制的奏折都给我找出来!”
一群太监紧张有序的开始在一堆堆的奏折中寻找。
他则根据线索继续往下调查。
根据资料说,在八月初二的时候,朱祁镇到达大同后,兵部尚书邝埜冒死闯进朱祁镇的行在劝他回来,户部尚书王佐也整日跪在地上请求他回来。
看到这里刘长青记起前两天调查到的资料,福建那62个被俘虏的土匪。
他发现兵部尚书邝埜是湖南人,在朱祁镇登基第二年奏请武官采用保举制!
这一年文官推保举制,武官也在推保举制确实很离谱!
明朝前期武力充沛,按说不缺少武将的!
另外户部尚书王佐是山东德州人,为人正直是个好官。
“皇上,这些都是奏请保举制的奏折!”
这时三个太监,抱着一大摞的奏折来到他的面前。
他仔细的翻阅了一下几乎都是文官一派的人。
“好家伙,正统元年内阁就开始推行官员保举制了,一个七岁的孩子懂什么,看来这内阁的人从那时候就已经开始插手官员选拔了。”
他叹息一声,这事越调查越让人心惊肉跳。
他甚至都怀疑,朱祁钰的便宜老爹朱瞻基的死因了!
从朱祁镇登基,五个托孤大臣,杨士奇,江西吉安人在浙江王叔英的推举下入仕;而王叔英是谁,他是被朱棣屠了十族方孝孺的至交好友。
同时他也是建文帝的忠实追随者,为了给建文帝表忠心而自杀的主。
按说他推举的人,应该在朱棣这一派系被打压才是,离谱的是在短短几十年竟然成了内阁人员,简直是匪夷所思。
另一内阁成员杨荣,福建建宁人。
杨荣的爷爷杨达卿年轻的时候就是当地富裕上百年的大地主,可见这一个家族贯穿了整个元朝。
杨溥湖广人、礼部尚书胡滢江苏人,五大托孤大臣只有英国公张辅是功勋出身。
从这开始,明朝就向着一个奇怪的方向发展。
军权渐渐的向文官集团移交,开始推行废除已久的官员保举制。
卫所兵的粮税也开始从卫所转移到了地方政府,也就是说本来是一个独立体系的卫所兵也要看文官的脸色了。
刘长青以为明朝以后的党挣这么激烈就是从现在开始埋下的种子。
朱祁镇登基第二个月,三杨就暂停了西洋贸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