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抖音在小范围的对视频时长进行不同的尝试。
这是企鹅的广大用户又一次对账之后所确认的事实。
从短到中到长,这同样是微视有所讨论的方向,但现在让微视团队惊讶的是,抖音进度是不是过快了?
...
晨光洒在碳硅成都研发中心的玻璃幕墙上,折射出金属般的冷光。
林远站在三楼实验室门口,手指轻轻敲击着平板边缘,目光落在走廊尽头那扇标有“赤兔项目?绝密”
的防爆门上。
他刚从上海总部调任西南大区技术总监,负责“赤兔”
整车动力系统与智能底盘的集成开发。
昨晚他几乎通宵审阅了前团队留下的全部架构文档,越看心越沉??这不仅仅是一台性能轿跑,更像是一次对物理极限和AI决策边界的双重挑战。
门禁识别通过,红灯转绿,厚重的合金门无声滑开。
室内恒温恒湿系统低鸣运转,中央平台上静静停放着一辆未封壳的原型车骨架,裸露的线束如神经网络般缠绕其上,电池模组呈Y型布局嵌入底盘中轴,电机悬置于前后桥之间,整体结构紧凑得近乎偏执。
“林工早。”
声音从右侧传来,是电子架构组的陈晓薇,一个年仅二十八岁却已在碳硅服役七年的老将,“我们按你昨天提的意见重做了扭矩分配算法仿真,结果有点……超出预期。”
林远走过去,接过她递来的终端。
屏幕上正运行着双电机协同控制模型,在模拟湿滑山路连续弯道场景下,“赤兔”
展现出近乎反直觉的过弯姿态:外侧轮持续输出高扭矩的同时,内侧轮轻微制动以产生转向力矩,车身姿态稳定得不像电动车,倒像是被无形之手托着滑行。
“这是主动矢量扭矩+预测性悬挂联动的结果。”
陈晓薇语速飞快,“我们在OS底层植入了一个新的动态权重调节器,能让AI根据路面反馈每毫秒调整动力输出策略。
刚才测试里,系统甚至提前0.6秒预判到下一个右弯后的陡坡起始点,并自动切换至低惯量响应模式。”
林远盯着数据流,眉头微蹙:“但它有没有考虑驾驶员意图?如果这时候司机突然想漂移呢?”
“目前逻辑会优先保障安全冗余。”
她调出一段代码,“但我们加了个‘共驾信任度’评分机制??随着用户使用频率增加,系统会学习其偏好风格。
激进型驾驶者在特定路段可解锁更高自由度操作权限。”
林远缓缓点头。
他知道这种设计风险极大,一旦失控就是致命事故,但若成功,则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人机共生驾驶体验。
“通知测试车队,三天后进川西高原做实测。
我要看看它在海拔4300米、零下十度、结冰S弯里的表现。”
与此同时,上海总部的伦理委员会会议室气氛凝重。
蔡翔成坐在长桌尽头,面前摊开着一份《L4级自动驾驶公众认知调研报告》。
数据显示,尽管“九州?智尊版”
已完成超过5万公里公开道路测试且零事故,仍有67%受访者表示“不敢让家人乘坐无方向盘车辆”
,更有41%认为“AI不应拥有生死抉择权”
。
“我们必须面对这个问题。”
伦理顾问赵明远推了推眼镜,“当‘昆仑’系统在不可避免的碰撞情境中必须选择撞向左侧护栏还是避让行人时,它的决策依据是什么?我们有没有预先设定优先级?这些标准是否经过社会共识讨论?”
会议室陷入沉默。
良久,蔡翔成开口:“我们的原则一直很明确??**最小伤害原则+可解释性追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