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早在崇祯四年的时候,祖大寿曾亲自下令杀了不愿跟着他献城投降的大将何可纲,然后率军出城投降,向奴酋黄台吉献出了大凌河城!
期间,祖大寿领着他的亲信部将在黄台吉的大营里逗留了数日,还与黄台吉歃血为盟,表达了投效后金的决心。
然后,他又以愿意说服锦州城守将也开城投降为理由说动黄台吉,让黄台吉同意他带着自己的一些亲信部将,回到了锦州城里做内应。
祖大寿回到锦州之后,先说自己是率队从大凌河突围而出,被人揭发献城丑事之后,又谎称自己身在曹营心在汉,这一回是从鞑子大营之中寻机逃脱来归。
不过,当时的辽东巡抚邱禾嘉,也有自己的情报渠道,虽然对祖大寿与黄台吉盟誓的内容不清楚,没有真凭实据,但是也猜出来了一个大概。
邱禾嘉得知事情的大体真相之后,并没有替祖大寿隐瞒,而是立刻就向崇祯皇帝报告了这个情况。
按照常理来说,这样的事情被人揭发出来,祖大寿落下一个杀头抄家的下场,肯定是跑不了的。
即便是崇祯皇帝大发慈悲,饶过了祖大寿及其带回来的那些祖家将的性命,也应该将他们罢官去职,投闲置散才对。
最起码,也应当把他们全都调出辽东镇,让他们到关里去剿流贼,也算是避避嫌疑啊!
但是,祖大寿叛变投降的事情被辽东巡抚邱禾嘉揭发上报之后,崇祯皇帝以国难当头,正是用人之际为名,将此事揭过不问,仍以祖大寿为锦州前锋总兵。
反倒是上书直言揭发此事的邱禾嘉倒了霉,因为无法与祖大寿这个总兵再共事,邱禾嘉很快就被调离了辽东。
自此之后,辽东的事情就有很多蹊跷难解之处了,锦州城这个辽东门户从此而后就越来越变得形同虚设了。
祖大寿与黄台吉似乎有了默契,女真鞑子的军队不再来打锦州,而锦州城里的辽东军也从不出城北上,越过大凌河,去袭击或者骚扰后金国了。
即使女真鞑子的军队绕开锦州去打松山,去威胁宁远,锦州城里的军队也基本上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根本不予理睬。
锦州城坐拥雄兵数万,耗费朝廷粮饷无数,却发挥不了一点前锋门户的作用,甚至连一点点牵制鞑子军队后路的作用都不发挥。
特别是第二次松锦之战,祖大寿坐拥重兵,守卫锦州,面对鞑子重兵围困松锦两地的战略圈套,他明明知道鞑子这是围点打援,设有埋伏,却一个劲儿地要求朝廷派出大军救援。
最后,在崇祯皇帝和朝堂大臣们的三令五申之下,洪承畴调集当时京城周边——从大同到山海关一线的全部边军精锐,一共十三万大军,先出山海关,再到宁远城,然后又北上到松山城。
到了这里,祖大寿还是一个劲儿地向朝廷求援,迫使洪承畴不得不背依松山城,统帅大军去主动进攻围困锦州的鞑子大军。
松山与锦州两地一共相隔才十几里地而已,洪承畴到了宁远之后,其实就没有必要再北上了。
尤其是到了松山之后,就更加没有必要非得强迫着八大总兵找鞑子主力决战了。
结果可好,硬是头皮往满清设好的圈套里钻。
松山城外十三万大明朝最后的精锐官军未战先失了粮草,断了粮道,随即陷入鞑子重兵包围,不战自溃,全军覆没。
这其中,辽东大帅祖大寿到底起了起什么作用?杨振不愿去猜测祖大寿对大明朝的忠诚度,也不愿去质疑祖大寿对崇祯皇帝的忠诚度。
可是他不往这方面想,他就理解不了第二次松锦之战,包括眼下的这个第一次松锦之战中,鞑子军队的诸多表现。
或许,祖大寿本人也曾在到底是继续效忠他祖祖辈辈曾效忠过的大明朝,还是改而效忠他的祖辈曾与之为敌过的异族之间,前后徘徊过,左右摇摆过。
但是,他最终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历史已经写得明明白白了。
现在的杨振很清楚,这一次鞑子撤军之后,祖大寿很快就能顺利地回到锦州城里。
然而到了明年,也就是崇祯十三年,鞑子的大军就又会卷土重来,第二次松锦之战也就拉开了帷幕。
到了那个时候,也就是祖大寿做出最后决定的时候了。
想想自己将来要与这样一个立场复杂、态度暧昧的人并肩战斗,杨振就感觉一阵头疼。
杨振没有向杨占鳌和郭小五深入解释,自己是如何猜到鞑子要撤军的,他也解释不清楚。
不过,临到黄昏的时候,他听到松山城外还有炮击之声,却让他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当日黄昏过后,夜幕降临,杨振所部驻军的沙洲岛上已经放开了灯火管制,几片营地里都是灯火通明。
杨振带着杨占鳌、严三和郭小五、麻六,到潘文茂的弹药库队伍里吃了简单的晚饭,对潘文茂他们的弹药库事务又做了一些安排,然后就领着这几个亲随人员往回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在往回走的路上,杨振对郭小五说道:“小五!
我看你胆大心细、头脑灵活,很适合做探马远哨!
如果你本人愿意到先遣营里任职,做我的亲兵,我就去找袁守备说说,让你到先遣营里来!
你可愿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