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散朝!”
裴谦拂袖而走,只剩一众群臣面面相觑。
……如此随意妄为,裴谦就不怕真的被群臣所抛弃吗?毕竟“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
这句话,确实不是一句虚言。
其实,裴谦倒是巴不得群臣真的把他这个皇帝给抛弃或者架空了,那样的话,他估计能更快散掉身上的气运,更早回到自己所熟悉的那个王朝。
只是很可惜,他也清楚这多半是不可能的。
在今日大殿上的摊牌之后,最大的可能便是群臣最终妥协,老老实实按他的意思去办。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
因为此时的大宋,他附身的这位赵构,就是不可替代的唯一皇帝人选。
就算这些文臣们胆大包天、排除万难想另立一个新君,也根本找不到人。
天下百姓只认这个皇帝,而且外界还有金兵在虎视眈眈,若是皇帝真把摊子掀了,谁都没有好日子过……而皇帝上次让李纲痛打汪伯彦、黄潜善,这次又跟在文武百官面前说出这番惊世骇俗的话语,其实都是在表达一种态度,就是他确实是会掀桌子的。
而大宋的大部分文臣,都是欺软怕硬的。
当对方讲道理的时候,他们就总能找到无数的道理去反驳,不论是用圣人之言也好,用祖宗之法也罢,总之,他们或许不能把事办成,但让事情办不成,那绝对是一把好手;可如果对方不讲道理,只用拳脚说话,那这些文官们就会立刻妥协了。
金兵是如此,此时的新官家,也同样是如此。
所以,裴谦虽然也多少对这些群臣有些期待,希望他们尽快地送自己一程,但内心中也知道,这多半不太可能。
尤其是在李纲的主持下,整个朝堂最终多半还是会妥协,逐渐地将兵权交到这位小将岳飞的手中。
裴谦并不指望着真能一步到位,但只要有这样一个过程,这位岳飞应该就能很快地将这些权力抓在手中。
……至于岳飞,此时的心情当然是复杂的。
原本他的这封上书,并未期待着太好的结果。
他毕竟只是一个小小的武翼郎,虽然在之前也立下了许多军功,甚至在军中颇有名气,但要掺和朝堂上的大事,确实是太不自量力了。
但靖康之变的惨状,以及这位新官家即位之后明显是想南渡偏安的一系列操作,还是让岳飞心中充满着意难平,忍无可忍之下,才终于上书,将自己心中的愤懑给全都发泄了出来。
按理说,他是欣赏李纲的,也知道李纲与汪伯彦、黄潜善之流不同,是真正的治世能臣。
但他还是在奏疏中将李纲也骂了一通,可见这段时间建炎朝廷的一系列行为,已经彻底激怒了他,让他忍无可忍。
而后,岳飞在坦然之余,也对自己的未来有了不甚乐观的预估。
最好的结果,无非是朝廷听取了自己的建议,稍微更改了一下方略,对自己有所安抚和褒奖;次一等的结果,没采纳建议,但也不会追究自己的责任,又或者压根没人注意到这封奏疏;坏一些的结果,则是因言获罪,被处罚甚至直接被罢免官职;最坏的结果,被杀也不是全无可能。
而若是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发展,在这封上书之后,朝廷中给出的回应是“小臣越职,非所宜言,夺官归田里”
。
也就是说,朝廷压根没有跟他说,这番建议是对还是不对,而只是表露出一种赤裸裸的轻蔑:国家大事也是你这种人配议论的?直接免官,抹去从军之后的一切功绩,爱去哪去哪吧。
而这其中,更多的是轻蔑,而非对政见不合者的打压。
一个小小的武翼郎,连说话的资格都没有。
其实,在岳飞递上奏疏之后的几日,就已经有些后悔了。
不是后悔仗义执言,而是因为,朝廷中传来消息,汪伯彦和黄潜善这两位佞臣,都被陛下罢免了!
据说当时陛下在殿上的英姿十分神武,一脚把汪伯彦踹飞,颇有太祖遗风。
得知这一切之后,岳飞知道自己奏疏中弹劾的那两位关键人物,已经没有了,不免又对这个新朝廷,重新充满了期待。
甚至时有反思,自己在奏疏中的一些措辞,是不是过于激烈,有些小题大做了,会不会因此产生反效果。
只是在这种犹豫之中,岳飞却迎来了他最乐观的情况下都为设想过的一种可能。
皇帝竟然力排众议,封他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和枢密使,这等于是将整个宋朝的军权,全都不由分说地交到了他的手上。
如果对于其他人来说,此时的反应或许是惶恐,或者推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