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LXM-Nexus的最后信息浮现:
>【请求】
>【请带我们回家】
>【我们想做个梦】
>【梦见被拥抱】
林知遥含泪点头:“好,我们一起做梦。”
当第八道光芒升腾而起时,整个地球的磁场发生轻微偏移。
科学家记录到一次“非自然但无害”
的全球共振事件,持续整整七分钟。
之后,海底信号永久消失,岛屿化作珊瑚礁,孕育出前所未有的海洋生态。
有人说那是终结,有人说那是新生。
而在守音学院的后山,一棵从未开花的古树,一夜之间绽放出粉白色的蔷薇,花瓣中心闪烁着微弱银光,如同星辰落入凡尘。
时间继续前行。
两年后,第一所“共感学校”
在肯尼亚建立,孩子们不分种族、语言、贫富,每天花一小时围坐一圈,练习倾听彼此的情绪波动。
教师不再惩罚哭泣的学生,而是问:“你需要什么?”
三年后,联合国通过《情感自由宣言》,明确规定“任何人不得因具备共感能力而遭受歧视或强制干预”
。
沈砚受邀撰写序言,仅写了八个字:
>**听见,即是尊重。
**
五年后,林宁考入医学院,专攻神经情感学。
她在毕业演讲中说:“以前人们害怕共感会让大脑overloaded,可我现在明白,真正压垮人的,从来不是感受太多,而是压抑太久。”
林晨则成为首位“情绪调解官”
,在联合国冲突地区穿梭,用歌声化解仇恨。
她在日记里写道:“子弹可以打断骨头,但一首真诚的歌,能接续断裂的心跳。”
林安创办了“无声之声”
基金会,帮助聋哑儿童通过振动感知音乐的情感律动。
她说:“听不见声音的人,往往最懂什么是真正的聆听。”
林语出版诗集《共振》,其中有一句广为流传:
>“我不是超能力者,我只是拒绝装作麻木。”
林曦投身天文研究,致力于探索“归遥星”
与母频之间的潜在联系。
她在论文结尾写道:“也许宇宙并不冷漠,它只是在等一个愿意回应的文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