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第二种方式,感知推理,指的是大脑“不加评判地”
依据感官输入来更新其对外部世界的预测模型,以减少预测误差。
也就是说,无论我们体验到了什么样子的现实和情绪感受,都“如实”
地照单全收,不进行任何主动的干预和调整。
例如,一个有疑病焦虑的朋友对自身体的预测是“一切感受应当是良好,各项生命体征不应出现波动”
。
但今早起床之后,ta忽然感受到腹部一阵疼痛,有些许的不适感。
此时,如果依照“感知推理”
,那么他应当全然允许和接受这个痛苦感觉的存在,不做出主动努力来试图让腹部的感觉符合先前的预测。
具体来讲,一方面不在行为上试图缓解自己的难受,或者去通过查证、问诊的方式来确认自己的问题并不严重、无需担忧;另一方面,也不在头脑中反复思虑,试图把困惑分析清楚,给予自己一个确定的答案,或者不断通过积极心理暗示来让自己心安。
此时,因为我们原封不动地给大脑录入了全新的感官数据,大脑内部对世界进行预测的模型已经在悄然发生改变。
我们对自身身体状态的预测,或者说信念,从“应当完美无瑕的健康”
更新为了“细小的痛苦是可以接受的,不代表身体出现了什么重大的问题”
。
因此,下次遇到身体轻微的波动和异常,我们就不会再认定这是预料之外的,不会据此就断言自己生了严重的疾病。
那么疑病的焦虑自然也就减轻了。
同时,因为人生“顺意”
的时间越来越多,积极、平和的情绪也会极大地促进身体健康,现实的发展也会越来越靠近预期。
这在失眠的情形下也是适用的,失眠的朋友越是接纳睡不着,那睡眠质量反而会提升;面对考试、工作时的心态越是平静,那反而会在考场发挥出应有的,甚至超常的水平。
因为人只有在“一切尽在掌控中”
的状态下,才会淡定自若,做出冷静理智的最佳反应,进而将客观现实朝着积极的方向改造。
而这,就是我们终结一切痛苦,摆脱焦虑、抑郁、强迫等其它心理问题,尽可能确保人生“万事如意”
的方法。
05“贝叶斯大脑”
视角下的“正念”
与“佛教真理”
佛法的「正念」练习,已经被大量的心理学研究、实验证明对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都是有效的。
而对于“正念为何有用”
的心理学、神经科学解释有许多种,例如对前额叶皮质的激活,降低杏仁核的活性,对默认网络的抑制,促使任务积极网络的活动,对脑岛、扣带回的调整等等。
但这些说法似乎都未能给“正念的机理”
提供一致的解释。
而作为可以统一所有脑机能的“预测编码”
机制、“贝叶斯大脑”
理论,在“阐释正念的效用”
这个问题上提供了新的整合视角,揭示了正念的底层逻辑。
正念的核心,就是对所感知、觉察到的一切身心现象,无论是头脑中的想法,身体的情绪反应、生理感受,还是外界的现实刺激,采取“仅仅专注于如实体验,但不评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