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卫照临拿起一本传记看着,而那三人哪有心思看书,就等着亥时中(二十二点)到来,金子在向他们招手。
还差两刻钟到亥时中,白苏急不可耐道:“小姐,时间差不多了,不然华老记不住呀。”
卫照临点点头,是时候了,便道:“白苏,到伙计那儿讨要笔墨纸砚来。”
不会儿,白苏拿来笔墨纸砚。
卫照临其实一直在想,自从辛老前辈《青玉案元夕》一出,基本无人再敢写元夕节了,写了也白写,根本没人记得住,真是一词山压笔不落呀。
还有东坡大师的“明月几时有”
,还教人家怎么写中秋,又是一词压死后世人。
不过卫照临还是敢落笔的,因为这些文坛巨匠在这时代的后面,没人拿她的诗词和他们比较呀。
于是就提笔写好这首词,然后叫华老亲笔写了一遍,再背了两遍,把一些神情语气修正了一下,确保万无一失,然后在华老耳边又私语了一番,低声道:“记住了吗?”
华老此时不行也得说行,赶鸭子上架也得上,临时抱佛脚也得抱,点点头道:“小姐,请放心,老奴记住了。”
然后有模有样地走出了书铺。
华老昂首挺胸,一边走一边看着街景,穿过人群来到中直道,转上平安桥,心道还是小姐观察仔细,难怪诗词写得这么好。
走下平安桥,踏上沿河街就来到了望江楼口,门口楹联正是卫照临所作;华灯高挂,客官喧哗,多人打开楼窗观看夜景。
华老心道大气豪气霸气。
,!
进入大堂,一伙计迎上笑问道:“先生何事?”
华老捋了捋胡须,操着外地口音,斯文雅调道:“老夫到京城一游,听闻望江楼有大周四个第一,又逢元夕诗词会,故来拜看和切磋。”
伙计一看这老先生,衣着考究却不显奢华,语声沉稳却不失文气,面容清瘦却身姿挺拔,极尽大儒之风,便忙道:“先生,诗词会在三楼,请随小的来。”
华老在伙计的引领下来到三楼登楼阁,一看就知是以小姐登楼诗而得名。
华老装模作样进入三楼大厅,就见三人端坐其中。
原来这三位是周兴嗣、冯鹏程和邬掌柜。
他们也是坐立不安,心神不宁,诗词会都要结束了,别说那位小姐没出现,就连一首入得二位大儒眼的诗词都没有,也许是看了望江楼的诗联后,总会把别的诗词与之比较,就觉得不如意之处很多。
他们想呀这人不来总得有首诗词出彩吧,不然今晚一切真是白干了,那位还在二楼等着呢,哎,时间马上就要到了,看来今晚无望了。
就在三人绝望之时,说时迟,那时快,一位风度儒雅的老者走了进来。
周山长起身忙问道:“老先生,你是来应征的吗?”
华老捋着胡须,面如湖镜,慢条斯理道:“不错,老夫行游到此,听闻望江楼一联两诗,无人能及。
这楹联老夫在门口看过了,景势双绝,无出其右。
待老夫观完二诗再应答。”
于是华老装模作样观摩起两诗起来,心道真不愧是小姐,才气逼人。
周山长三位一看这位老者气质儒雅,口气不凡,说不定还真能作出一首好诗词来呢,三人心中希望顿起。
华老看完两诗后,装模作样朗声道:“好诗呀,老夫也未见过如此大气豪迈,立意不群的诗句。
听说还是位女子所写,奇才呀,奇才呀。
诗是比不过了,但老夫写词一首或许能与之一较高下,纸笔伺候。”
这华老气势就上来了,他可不能辱了小姐的才气呀,关键是金子。
于是提笔一口气写下了这首词。
正所谓:未雨绸缪计已定,装腔作势心不惊。
:()明月照关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