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旁写着“杜撰”
,觉得受到了督学的严厉指责,心里很是不痛快。
到了中午该吃饭的时候,他还是迟迟不离开学堂。
同窗的一个好友见他闷闷不乐趴在那里,就问道:“你怎还不去吃饭啊?待会饭就凉了。”
那人一脸委屈地说:“督学批评我了,他说我文章里的一句话是杜撰的。
他还给我判了第四等。
我哪里有杜撰,明明就是那样的,我实在吃不下饭去。
不行!什么督学呀?我得找他评理去!”
说着抓起试卷就要起身,他的那位同窗急忙拦住了,说:“唉!你小声点!你还想不想求取功名了。
他可是翰林院派来的督学呀,是何等的风光,何等的气派。
你怎能去他那理论呢?别说督学判的没有错,就算是督学果真是一时疏忽判错了,还真能给你改判吗?他们那样的大人物,怎会承认自己的学问不济,还你公道呢?别瞎想了,走吧!一起去吃饭吧!等回来好好跟督学说说,让他留下你,看你的表现。”
说着拉着那个秀才就要走,那个秀才自认为自己有理,实在难解心中的结。
挣开同窗的手,就跑出去了。
不一会儿,他便来到了徐存斋的书房,徐督学见着秀才急匆匆的进来,想是有事情要说。
问他有何事。
那个秀才见到徐存斋满脸愠色,恭敬地说道:“非常感谢您的指教,可是这句话确实是出白杨雄的《扬子法言》一书,并不是学生我自己编造的啊。”
徐存斋听了这个秀才的一席话之后,颇有点肯于道歉的气度,敢于认错的作风,连忙从太师椅上站起来,致谢说:“我侥幸升官太早,学问不够,今天承蒙您的指教。”
于是,拿笔将试卷改为了“一等”
……
这事很快就传遍开来,人人都称赞徐存斋谦逊、豁达。
后来徐公做了大学土,皇帝赐封为“太”
。
他去世后,皇帝又谥号为“文贞”
。
徐公的后代也都官位显赫。
徐存斋主动的认错,不耻纠错,恰是一种雅量的表现。
这样做不但没让他失去了什么,反而获得了人心。
越谦恭越受人拥戴
作为领导,如果能够放低自己的姿态,把自己置于人人平等的氛围中,那么,便多了一份收服人心的资本。
因为人是感情动物,他们希望看到你身上的平民气质,而不是金钱和地位。
越是谦和的人,越是容易受人拥戴。
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都非常好客,各养门客数千,其中、真正尊士识士的要算魏国的信陵君。
信陵君,魏国公子,名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
魏昭王死后,无忌之兄安厘王继位,封无忌为信陵君。
信陵君为人仁而下士,他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因此,即使在数千里外的士人也争来投靠他,宾客有三千人之多。
当时,各诸侯国正是因为信陵君贤而多客,才不敢加兵于魏。
信陵君卑身虚心待士最脍炙人口的故事,是他和隐士侯嬴的结交。
侯嬴,是大梁夷门的看门人,年已70岁了,是个隐居的贤士,所以很少有人知道。
信陵君听说他是个贤才,便亲自前往拜访,并送给他厚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