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现在不一样了,单于被擒,匈奴重创,而得以从历史下游纵观全局的刘彻更是着力拉拢漠北那些穷得连苏武的羊都要偷的丁零等部落。
当他们发现用羊毛就能换来有用的茶叶和令人沉迷的烈酒,以及能帮他们抗过漫长冬日的粮食时,这些穷横凶暴的部落就不太愿意听那些从漠南过来、阻碍他们与汉人交易的匈奴贵种的支使了。
匈奴忙于镇压内部,几乎顾不上南侵,倒是边境贸易一日繁荣过一日。
若非运输不便,刘彻甚至想从匈奴那里买矿来用,想必他们也很愿意挖石头换汉人的好东西。
楚国。
楚王刘注身子不太好了,但还是强撑着主事。
其王太子刘纯在一旁小心照顾,几次忍不住想劝说父亲歇着,把事情交给他就好。
刘注颤着手在给胶东王的信上落款,这才放下笔,疲倦地道:“太子想说什么?”
刘纯忙道:“儿只是想劝父亲不要再劳累了。”
刘注喘了口大气,哀叹了一声。
“昔日七国起兵事败,我楚国侥幸未除国,延续至今。
然陛下行推恩令,将来你与你二弟、三弟共分楚国,代代相削,也不知哪一代就会失国。
我今日忙碌,也是为了你们兄弟后嗣能有存身之地啊。”
刘纯默然。
他就是推恩令的第一代受害人,原本一个完整的楚国,到他这里就要跟两个兄弟分,怎么想都气不平,但胳膊扭不过大腿,只能认了。
现在长安禁了诸侯国铸钱和煮盐,楚国也少了两大进项,更是让人气闷。
不过关中派人接收盐场后改成晒盐之法,又有不知具体的提纯精盐法,也让刘纯心惊,知道只要这个法子保密,诸侯国就是自己煮盐,也拼不过官盐了。
谁让官盐质量好又便宜呢。
今上鼓励海贸,他们也只能另想法子开财源。
刘纯原本带着赌气的心态,对长安传来的种种不屑一顾,还是刘注决心不管那种子不能留,全用了关中买来稻种,粮食丰收后又腾出田地大力种棉花,然后请朝廷派人来建纺织厂。
朝廷占四分利,他们包办一切,还要提供原材料,才占六分利!
刘纯当时真的气恼万分,刘注却强迫他管事,让他渐渐看到了好处。
楚国近海,加入了朝廷前往身毒的船队,以水力纺织的棉布和珍贵的丝绸大量运往身毒,换回了黄金、香料和压舱的稻谷。
而去年开始,更是兴建起了不必受水流限制的蒸汽纺织厂,眼见得利润更是大增。
楚王刘注现在却是在给另几位诸侯王回信或是写信相邀,准备一起把钱投入到蒸汽船的研制中去。
仍然是关中朝廷主持,仍然是要他们出钱却不能作主,但这次刘纯不反对了。
他只是想让父亲歇一歇。
却是刘注不敢歇,他清楚自己身体已经开始衰竭,不一定哪天睡下就起不来。
而他对儿子的能力和远见怀有疑虑,他也不是什么大才,看不到时代风云变幻,只是经过的事多些,隐隐感觉到天下将会有很多变化,而朝廷新的诏令,或许能让他这一支能走得远些。
“眼睛不要只看见黄金。”
他对刘纯说,“你不见诏令么。
南海上有大片土地,南越再往南也有良田千万。
天子诏令诸侯,若是刘氏子能占地为王,朝廷便会正式给予封号。
你有楚国可以继承,可是你若生了四子,三子有国可分,四子呢?”
他自己也不止三个儿子,如果蒸汽船能做出来,他就可以用楚国的财富,支持小儿子们出海去圈地,然后得到朝廷的许可,新开一个诸侯王的世系。
可惜他的身子不行了,他得说服长子,留取一些财富用在这上面。
有了兄弟们先行一步,以后刘纯的儿子出海南行,也好有叔父们的支持啊。
除了楚王刘纯,其他刘氏诸侯王有的仍然迷迷糊糊,没有长远的打算,有的却也为子孙看到了机会。
虽说远处藩镇依然受推恩令限制,一代代分割,但南海之大,哪里是那么容易占据的。
他们已经发现BUG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