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李世民心大的很,或者说根本没把他们当威胁,都没从京里派军士看管,只按例让地方上监管罢了。
所以日常也看不到什么士兵死盯着限制他自由。
不过李建成知道,这个兄弟看似心大,实际心思缜密,不派亲卫来盯着,是没那个必要,并不代表地方官不替他盯着。
彭水县的县令本来就是李世民的人,肯定会特别上心。
此时正是贞观五年十月底,划给他的地有上好的水田,收了水稻后又种上了油菜。
就算李建成这几年都没有管过家事,平常听妻子吩咐管事,他也知道不逢灾年的时候,地里的出息很不错。
另外也是从妻子那里偶然间听到的,除了水田和水浇地之外,离京前,李世民作主,划了一片山地给他。
是李世民自己出的钱。
到了此处才知,那个叫朱恒的贫民出身的县令,正在彭水县带人种茶叶、药材和柑橘,这片山地显然就是让他种这些的。
回到家时,妻子郑观音一大早也出门了,不是像他一样避开人散步,而是去了那片山地查看产业——柑橘已经开始摘了,她得去安排。
李建成坐了一会,令人备马,骑马过去寻郑观音。
这是他除了在田间散步之外,第一次踏足自家产业,郑观音瞧见他过来,心中竟一时大喜,赶紧迎了上来。
他向妻子略点了点头,抬头向四周看了看正在采摘的场面,问郑观音:“今年就能收了么?”
他不通农事,不过依稀记得果树得有好几年才挂果,他们从来这里到现在,时间够了么?
郑观音见他有振作之意,比什么大丰收都好,忙告诉他:“我问过老农,柑橘挂果本需七八年,是朱县令教人嫁接,才能在三年内挂果。”
所以他们的果园去年就收获了,只是李建成不曾关心,根本不知道而已。
“朱县令……”
朱恒,马邑贫儿,李世民初到马邑时收纳的学生之一。
清河起兵时,李世民很有先见之明的,把成年和接近成年的一些学生都放入军中充当文书之类的小官,待夺天下后,便名正言顺的记功授官,不用家世和科举,就安排这些没怎么读经书,却掌握了不少杂学的年青人到各地为官。
朱恒被分到彭水县这个地方,虽是西南重镇,却委实偏僻,通常帝国只有在叛乱和流放人的时候,才会有人关注一下。
所以给他的官职就可以高一点了,武德年间就做上了县令。
他也是个老实性子,知道自己不读经书,没什么升迁的机会,六七年间就扎根在这里做实在的事。
李建成对这人不熟,只知道是李世民的手下被分来,这会儿也想不出此人经历,只想起自己两年来漫步田间,好像见着山上不是茶树就是果树,茶叶也就罢了,果树就算三年能挂果,也不是一般农家能学会又愿意去冒险的。
这个朱恒毫无名气,是怎么做到的?
这个问题他想了三天,最终在三天后的晚上,问了枕边人。
郑观音卸了钗环已经躺下快睡着了,听着他的问题,掩口打了个没忍住的呵欠,迷迷糊糊地应道:“来时就听佃户说,朱县令来了之后没做什么事,就是教人种地。
我们的田原是官田,一亩能收快两百斤。
朱县令来了之后,能收三百斤。”
“然后呢?”
“然后种地的事,大家就都听他的了。”
郑观音其实也不是很清楚,闲极无聊终于想找点事打发时间的李建成,便去问自家的佃农,和其他农户,终于知道了,朱恒武德年间来此做官,但带人种柑橘,其实是贞观元年才开始的。
药材种得倒是早,不过开始只有他自己辟了块地雇人在种。
三年之后,像党参、当归、天麻这些已经可以收了,运出去卖得不错,才有大户跟着种,贞观五年已经初见收益。
柑橘让农户也跟风开始种植,是因为糖水罐头作坊的开办。
那些本来不值钱会烂在山里的柑橘被大量收购,都做成罐头运走了。
至于卖不卖得掉,李建成想起来了,他二弟一直在推动海船建造,鼓励海商。
大唐卖不掉的糖水罐头,可以用船拉到海外去卖。
突厥人卖羊毛的钱,除了买汉人传统的那些奢侈品和工艺品,也有一些通过这些罐头回流到大唐。
毕竟冬天能吃到口水果,在中原不容易,在突厥就更不容易了。
李建成心中微动,问郑观音:“罐头作坊要多少钱,雇得到懂的人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