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一道光束射出,将《播种》的首个镜头投映在斑驳的墙壁上??田野间,一个小女孩奔跑着,手中握着一束麦穗。
与此同时,吴穹启动神经反馈装置,将现场情绪波动同步上传至分布式网络节点。
她已建立一个名为“回声网”
的加密平台,允许全球范围内愿意接收信号的人实时参与记忆共鸣。
午夜时分,第一波响应潮到来。
来自云南山区的匿名用户上传了一段音频:一位八岁女孩用傈僳语朗读课文,其中夹杂着《播种》第三场的对白。
西藏某寺院僧人发送了一份手抄经卷,表面是佛经,实则用密文转录了《播种》结局独白。
新疆一位退休教师寄来一盒磁带,里面是他三十年来悄悄录制的学生朗诵合集,每一首都暗含禁词。
更令人震撼的是,内蒙古草原上的一群牧民,在春祭仪式中集体吟唱一首“古老民谣”
??旋律竟与《通冥调》完全吻合,只是歌词改成了蒙古长调特有的呼麦形式。
“他们在接力。”
方星河望着不断攀升的连接数,声音沙哑,“这不是我们在唤醒记忆,是记忆本身在寻找载体。”
阿?站在窗边,望着夜空中的银河。
她想起母亲信中那句话:“风会把真相吹进耳朵里。”
如今她终于明白,所谓“风”
,就是每一个普通人默默记住的一句话、一句歌词、一段旋律。
几天后,他们在原校舍旁重建了一个简易戏台,命名为“种子剧场”
。
每周一次,村民们自发前来,由阿?主持“记忆课”
??不讲课文,只讲故事。
那些曾被禁止的历史,化作寓言、传说、童谣,在笑声与泪水中代代相传。
某日黄昏,一个六岁男孩跑上台,举起一幅蜡笔画:画中有七个大人牵着许多孩子,走在一条开满野花的路上。
天空写着两个歪歪扭扭的字:
**“回家。”
**
阿?问他:“你知道这些人是谁吗?”
男孩摇头:“奶奶说,他们是以前的老师,教大家说真话的人。”
她鼻子一酸,抱起孩子,在他耳边轻声哼起《播种》片尾曲??这次,她用了沈知遥留下的变调密语。
下一秒,全场安静。
老人们互相对视,眼中闪动泪光。
接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站起身,用颤抖的声音接唱第二句。
随后是第三个、第四个……整座山谷响起了不同方言版本的合唱。
吴穹的仪器显示,那一刻,脑波共振强度达到历史峰值,覆盖范围扩展至整个横断山脉。
当晚,沈知遥的广播突然中断常规节目,插入一条新消息:
>“今天,又有一个人重新活了过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