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他在最新一页写道:
>“本案告终,然余波未息。
>真凶伏法,替罪者入狱,死者安息,生者前行。
>可我仍常问自己:若非偶然发现账本矛盾,若非坚持复查聊天记录,若因破案压力草草结案,结局是否会完全不同?
>是。
>我们每天都在面对‘合理’与‘真实’之间的抉择。
>有时,一个数字的偏差,一句不起眼的备注,就能撕开谎言的裂缝。
>但也正是这些细节,最容易被忽视、被忽略、被当作‘无关紧要’。
>所以,作为刑警,我们必须比罪犯更细心,比谎言更执着,比时间更不愿妥协。
>因为我们手中握着的,不只是案件编号,更是某个人的人生,某个家庭的夜晚,某段历史的真实。
>此案教会我的,不是如何更快破案,而是如何更慢地下结论。
>慢一点,再慢一点。
>直到所有疑点都开口说话。”
写完这段话,他合上日志,起身走到窗边。
城市灯火通明,车流如织。
远处一栋高楼正在封顶,塔吊缓缓转动,像一座沉默的守望者。
他知道,这个世界永远不会缺少黑暗。
但只要还有人愿意在风雨中多走一步,在证据前多看一眼,在结论前多问一句,光就不会彻底熄灭。
几天后,支队迎来一批新警实习生。
培训课上,陆川播放了一段模拟推演视频,主题是“如何识别被嫁祸的嫌疑人”
。
视频案例原型正是“张万里案”
,只不过所有名字都被替换,地点模糊处理。
结束后,一名学员举手提问:“陆队,现实中真有人能设计出这么完美的陷害吗?”
陆川看了眼坐在后排的张辉,淡淡地说:“不止有,而且他们往往穿着西装,打着领带,坐在会议室里拍板决策。
他们的武器不是刀枪,而是权力、资源和人心的弱点。
所以你们要记住,破案最难的地方,从来不在现场,而在人心深处那些看不见的褶皱里。”
下课铃响,人群散去。
张辉收拾笔记本准备离开,却被那个提问的学员拦住。
“张警官,我能问您一个问题吗?如果再来一次,您还会选择推翻最初的结论吗?哪怕这意味着更大的风险、更多的阻力?”
张辉停下动作,望着窗外渐暗的天空,许久才开口:
“会。
因为我当警察的第一天,就立过誓:忠于事实,忠于法律,忠于内心那点不甘心。
我不怕错,只怕明知有问题却装作看不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